英特尔最终还是选择了欧盟,为啥不是印度?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为了推动半导体行业快速发展,全世界都在行动,印度当然也不甘落后。印度在2021年推出一系列的激烈方案,旨在推动该国的高科技产业计划。2021年12月,日经亚洲评论报道,该计划于12月15日获得莫迪内阁的批准,并于2022年1月1日开始接受申请。
印度在去年底已批准一项100亿美元的激励计划,借此来吸引半导体和显示器制造商,也是印度打造造全球电子产品生产中心的一部分。印度还发表声明称,向符合条件的显示器和半导体制造商提供高达项目成本50%的财政支持,“该计划将为半导体、显示器制造和设计领域的公司提供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激励方案,从而开创电子制造业的新时代。”但相比台积电、三星、英特尔动辄千亿美元的投资,“百亿补贴”分摊下来就像一个笑话。
3月15日,英特尔宣布将于未来十年内投资800亿欧元,在德国、法国、爱尔兰、意大利等欧盟多国新建或扩容包括研发、制造、封装和测试在内的完整芯片产业链。为何是欧盟,而非印度?英特尔对欧盟、印度之所以有截然不同的态度,用郭德纲的一句:“不是我很优秀,全靠同行衬托”来形容再恰当不过。资金补贴方面,相较于印度的“百亿计划”,欧盟显然更大方。投资环境。除了赤裸裸的金钱诱惑,在其它优惠政策上,印度也会略逊一筹。虽然印度已经表示,会尽全力确保运营芯片制造设施所需的土地、水、电和人才,且列入国家的优先事项。但通过以往的表现来看,这份保证并不能让制造商们足够放心。印度的劳资关系问题,让投资商们头疼不已。
此前,英特尔15日宣布,其将在德国东部城市马格德堡投资170亿欧元建造其在欧洲的超级芯片制造厂。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表示,这是迄今为止德国乃至欧洲范围内最大的一笔外国直接投资。德媒报道称,英特尔今后十年计划在欧盟投资约800亿欧元。德国联邦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部长罗伯特·哈贝克当天表示,英特尔在马格德堡的投资将对困难时期的德国经济产生重要推动作用,也是欧洲数字主权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
从手机到汽车,芯片需求热潮不减,主要的半导体制造商都相继宣布了大额投资计划。英特尔首席执行官帕特·盖尔辛格(Pat Gelsinger)去年9月宣布未来十年将在欧洲投资880亿美元。英特尔在欧盟27国开展业务已有30年,共雇用了约1万名员工。该投资消息一出,包括意大利在内的一些欧盟国家纷纷向这家美国芯片巨头示好,巨额补贴拱手奉上,试图把资金吸引到自己的国家。在爱尔兰投资120亿欧元,将都柏林西部的莱克斯利普工厂扩大一倍,届时该公司在爱尔兰的总投资将达到300亿欧元。在法国建立一个新的欧洲研发中心,创造1000个高科技就业岗位,专注于高性能计算等相关领域。在意大利投资45亿欧元,建立先进芯片封装和测试工厂,将创造1500个就业岗位。该公司表示该项目已经进入了谈判阶段,预计将在2025年至2027年之间开始运营。对波兰实验室进行扩建。与西班牙巴塞罗那超级计算中心建立联合实验室,进行高级计算。盖尔辛格认为,将工厂分散在不同的地方,可以帮助该公司从不同国家获得更多的补贴。因为政府补贴至关重要,可以使欧洲、美国的建厂成本与亚洲持平。
这对中国有什么启示呢?中国在未来应该怎么做呢?一个新的地缘政治,工业和技术现实正在重新定义竞争环境。长期以来这一直是全球化的产业,但现在,主要地区正在加强其本地半导体生态系统,避免过度依赖进口。对于中国而言,我们有资本、有人才,更有市场,但稀缺的是耐心。从表面上看,中国在半导体全产业链似乎有着同步投入、同时收获果实的发展优势。德国半导体选择的[走稳路]所取得的经验,对于我国的半导体发展,是有积极借鉴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