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加工机器人重磅技术被突破,全球仅有两家企业可量产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近日,由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刘海涛教授主持完成的“高性能混联机器人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解决了混联加工机器人机构创新、设计理论、关键技术中的难题,打通了从自主设计到工程应用的全链条。该项目获得2021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一等奖。
如今,工业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物流等多种工业领域,成为我国实现高端制造的关键,其中串联机器人出现时间早,具有运动灵活、运动空间大等优点,并联机器人的研究起步较晚,具有刚度大、承载能力强、精度高、动态特性优等特点。而如果想要在一定的操作空间内拥有灵活多角度的操作,又保证高速高精度的特性,那么混联机器人便是最佳的选择。但想要将两种不同特性的机器人完美结合在一起,并发挥足够的效用,无疑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据了解,目前西班牙龙信和瑞典艾克斯康公司生产的混联加工机器人,是世界上仅有的两款商业化产品,其通过专利壁垒长期独霸国际市场。
华东数控(002248)公告,9月7日,公司与瑞典艾克斯康公司签订了《EIM-01的制造许可协议》,由公司生产制造、销售系列并联运动五轴联动数控机床。艾克斯康保证用其技术生产的机床产品在用户的工厂验收合格。
2021年工业机器人行业实现快速增长。供给端:工业机器人产量36.6万套,同比+44.9%;需求端:据MIRDATA统计,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达25.6万台,同比+49.5%。2022年以来工业机器人行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速,1-2月工业机器人产量7.6万套,同比+29.6%。从竞争格局来看,疫情显著加速国产替代。2021年国产工业机器人品牌在国内的出货量市占率达32.8%,同比+4.2pct。我们判断主要原因系:1)外资企业受疫情影响,综合竞争力降低,国产机器人厂商迅速抢占外资原有市场;3)国产头部厂商起到带头作用,国内机器人厂商出货量排名中,埃斯顿、汇川技术和新时达均跻身TOP10,分别位列第七、第八和第十。从下游领域来看,锂电、仓储、医疗、半导体等先进制造下游成为机器人行业新的沃土,2021年出货量增速均超过70%。中长期来看,疫情加速“机器换人”,多元化需求将推动机器人行业快速增长。
机床:十年更新周期驱动下,机床销量维持高位十年更新周期背景叠加疫情后制造业迅速复苏,2021年机床行业呈现高速发展趋势。从产量数据来看,2021年金属切削机床产量为60.2万台,同比增长29.1%;金属成形机床产量21万台,同比增长0.7%。
据国家统计局,今年前两个月我国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7.6万套,同比增长29.6%,相较于2021年12月的18.4%同比增速有所回升。另外,前两个月的行业增加值,汽车制造业增长7.2%,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50.5%;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4.2%,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3.6%,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2.7%。工业机器人作为典型的高端通用自动化设备,符合“机器替人”产业升级趋势,无论是新兴应用领域,还是一般传统制造业都有很大的渗透率提升空间。2021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超过26万台,同比增速超过53%,全球销量占比超过50%,连续8年蝉联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疫情反复下人员流动减弱,工业机器人需求有望在我国制造业景气复苏期依然保持较为出色的增长。建议重点关注埃斯顿、汇川技术、绿地谐波、拓斯达等。
工业机器人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可提高产品生产效益,建设柔性生产线,实现产品制造的智能化、高效化发展。为了增强工业机器人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需加强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与性能优化等工作,加大工业机器人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广度与深度,推动智能制造的进一步发展。当然,推进智能制造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件新生事物,这需要一个不断探索、试错的过程,难以一蹴而就,更不能急于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