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发展历程是怎样的?车联网体系结构介绍!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本文中,小编将对车联网予以介绍,如果你想对它的详细情况有所认识,或者想要增进对它的了解程度,不妨请看以下内容哦。
一、车联网发展历程
车联网在国外起步较早。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就开始研究车间通信。2000年左右,欧洲和美国也相继启动多个车联网项目,旨在推动车间网联系统的发展。2007年,欧洲6家汽车制造商(包括BMW等)成立了Car2Car通信联盟,积极推动建立开放的欧洲通信系统标准,实现不同厂家汽车之间的相互沟通。2009年,日本的VICS车机装载率已达到90%。而在2010年,美国交通部发布了《智能交通战略研究计划》,内容包括美国车辆网络技术发展的详细规划和部署。
与国外车联网产业发展相比,我国的车联网技术直至2009年才刚刚起步,最初只能实现基本的导航、救援等功能。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2013年国内汽车网络技术已经能够实现简单的实时通信,如实时导航和实时监控。在2014-2015年,3G和LTE技术开始应用于车载通信系统以进行远程控制。2016年9月,华为、奥迪、宝马和戴姆勒等公司合作推出5G汽车联盟(5GAA),并与汽车经销商和科研机构共同开展了一系列汽车网络应用场景。此后至2017年底,国家颁布了多项方案,将发展车联网提到了国家创新战略层面。在这期间,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发展使得车载互联网更加实用,如企业管理和智能物流。此外ADAS等技术可以实现与环境信息交互,使得UBI业务的发展有了强劲的助推力。未来,依托于人工智能、语音识别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车联网将与移动互联网结合,为用户提供更具个性化的定制服务。
在2021中国互联网大会上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指出,中国车联网标准体系建设基本完备,车联网成为汽车工业产业升级的创新驱动力。 车联网的装机率大概有三百多万台,市场增长率有107%,渗透率有15%。说明整个的车连接到互联网上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趋势,而且具备了一些规模。
二、车联网体系结构
感知层,承担车辆自身与道路交通信息的全面感知和采集,是 车联网的神经末梢,也是车联网“一枝独秀”于物联网的最 显著部分。 通过传感器、RFID、车辆定位等技术,实时感知 车况及控制系统、道路环境、车辆与车辆、车辆与人、车辆 与道路基础设施、车辆当前位置等信息,为车联网应用提供全面、原始的终端信息服务。 网络层,通过制定专用的能够协同异构网络通信需要的网络架构和协议模型,整合感知层的数据;通过向应用层屏蔽 通信网络的类型, 为应用程序提供透明的信息传输服务;通过对云计算、虚拟化等技术的综合应用,充分利用现有 网络资源,为上层应用提供强大的应用支撑。
应用层,车联网的各项应用必须在现有网络体系和协议的基础 上,兼容未来可能的网络拓展功能。 应用需求是推动车联网技术发展的源动力,车联网在实现智能交通管理、车辆安全控制、交通事件预警等高端功能的同时,还应为车联网用户 提供车辆信息查询、信息订阅、事件告知等各类服务功能。
安全能力,车联网的通信特点制约着车联网信息的安全性和通信能力。 安全能力为车联网提供密钥管理和身份鉴别能 力,确保入网车辆信息的真实性;提供信息的安全保护功能,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破坏、篡改和丢弃;提供准 确的位置信息,实现对车辆的定位和路径回溯;提供精确的时钟信息, 保证车联网实时业务尤其是安全应用在时间上的同步。 管理能力,作为车联网的控制中心,管理能力提供对入网车辆信 息和路况信息的管理能力,实现车辆之间、车辆与道路基 础设施之间以及不同网络之间的自由、无缝切换;实现车联网通信的 QoS 管理,根据不同的入网车辆信息及业务类型,提供不同的网络优先级服务。
上述所有信息便是小编这次为大家推荐的内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想了解更多有关它的信息或者其它内容,请关注我们网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