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推动智慧城市行业的发展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要精确地计算弹道,当时任职宾夕法尼亚大学摩尔电机工程学院的约翰·莫希利(ohn Mauchly)提出了“高速电子管计算装置”的设想,期望用电子管代替继电器以提高机算机的计算速度。时任弹道研究所顾问的数学家冯·诺依曼(John Vou Neumann)对解决电子计算机研制过程中的许多关键性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7年,贝尔实验室(Bell Laboratory)的约翰·巴丁(John Bardeen)、威廉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和沃尔特布兰坦(Walter Brattain)研制了晶体管,如图1-7所示。1950年,肖克利研发出了双极性结型晶体管(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也就是现在俗称的晶体管。
1956年,美国首先研制成功了军用小型晶体管计算机。1958年年底至1959年年初,第一批量产的民用晶体管计算机投入运行,这就是BM1401,如图1-8所示。它采用了晶体管线路、磁心存储器、印制线路等先进技术,使得主机体积相比ENIAC大大减小。推出这款计算机之后的S个星期,BM就接到了惊人的5200份订单一比他们所预计的整个机器寿命内的销量还要高。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1401的装机量超过10000台,这极大地莫定了BM在计算机行业的领先地位。
以资源、能源的大量投入为主要特征的几次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工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快速集聚,加速推进了城市化发展进程,但同时也带来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交通拥堵、公共安全等“城市病”,影响城市化发展的质量。为了应对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城市病”问题,人们不断提出新的城市规划和发展理念。
1990年,以“智慧城市(Smart Cities),快速系统(Fast Systems),全球网络(Global Networks)”为主题的国际会议在美国圣弗朗西斯科召开。会议探讨总结了城市通过信息技术聚合“智慧”,从而形成可持续的城市竞争力的成功经验。会后正式出版的论文集“The Techno polis Phenomenon:.Smart Cities,,Fast Systems,,Global Networks”,是关于智慧城市研究的最早记录。
拥抱创新
智慧城市建立在突破性的技术之上。最新技术发展对于支持其数字优先事项、提高资源和流程的效率、推动问责制和促进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技术发展的速度确实惊人,这些先进技术所能提供的用例数量之多令人难以置信。
只需采用物联网。庞大的连网设备网络处于创新的最前沿,可为城市居民提供差异化的服务,例如,与资产的数字连接可以实时定位城市中的设备和员工。资产跟踪的好处是可以快速找到设备。如果市政当局知道其资产在哪里以及使用了多少,它可以有效地合理化其资产组合,从而降低成本。物联网可以支持基于位置的服务(LBS),该功能可为室内环境(如公共建筑和博物馆)提供寻路和地理定位。这使得城市能够收集游客和员工的位置数据。LBS可以为旅游和公共安全提供有用的信息,比如支持改进的人群管理。
令人兴奋的是,这仅仅是此旅程的开始。推动智慧城市发展的技术日趋成熟,并且用例的数量越来越多,增加了可以向市民提供的社会福利和数字服务的数量。
专注于市民和企业
与数字时代网络一样重要的是,智慧城市也需要明确而可衡量的目标,以提高市民和企业的满意度。无论这与应对气候变化、可持续转型、医疗保健、教育还是与社会融合有关,智慧城市都必须专注于其想要实现的目标。它需要致力于持续的数字化转型,以改善其市民的生活,并提供强大的经济效益来吸引投资。
实现这一目标归结为通过可靠的连接性和无缝的集成将数字通信服务与物联网部署相结合。成功地将人、物和流程联系在一起,将减少复杂性,从而推动创新服务的发展,从而为未来的城市提供动力。
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收集海量的商务咨询和信息,通过智能分析和商业建模,提供更精准的商务决策,采取,更有效的商务行动,完善更高效的商务流程,从而极大增强商业体的运营业绩和综合竞争力。在推动传统商业的创新发展同时,也不断催生新的商业形态,形成以O2O为主导,辐射并串联写字楼、酒店、家电、汽车、酒类、房地产、社区商业、家装、餐饮 、家政、媒体等诸多商业载体,最终形成统一的智慧商业大闭环。
目前落地的案例已遍布全国二十多个城市,合作小区近300个,覆盖人群超过50万之众。变革和创新一直在持续,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也将迎来新机遇。毅创科技以“智慧改变城市,数据驱动未来”为理念,围绕“核心部件+数据平台+应用服务”,用诚信、务实、担当的专业态度,致力为用户提供更具创新性的智慧城市应用融合大数据整体解决方案,使未来的生活更加安全舒适、繁荣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