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余承东:进军汽车行业就是要做到第一, 第二就会被遗忘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日前,资深汽车博主@吴佩 邀请华为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进行了一次特别的采访,二者关于汽车行业和AITO问界M5,进行了深度交流和观点碰撞。
采访中,吴佩问道,华为在手机行业的成功,是否可以平移到汽车行业?余承东毫不犹豫的说可以。他认为华为在手机行业成功的三大基石:体验、质量和品牌也同样能够华为赋能车企的重要助力,而客户体验则是华为赋能车企的关注焦点,“我们用消费者的视角定义汽车”、“我们宁可舍弃利润也要保证客户体验”,这样的话说出来,是底气,也是承诺。同时,余承东还表示,华为进入汽车行业,目标就是做到第一,因为没人会记住第二。这句话即是愿景也是信念,他也相信华为一定可以做得到。
对此,有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华为造车的消息已经是心照不宣的事情,几万人的成本投入,表面上现在只有合作伙伴工厂,而实际上东莞已经有了自己的整车工厂,其他工厂也在酝酿之中,华为虽然还没下场造车一事,但研发投入已经很高了,2021年的研发投入已经和蔚来差不多了,比理想和小鹏还要多。重要的一点是,新能源缺“芯”的问题,或许能被华为迎刃而解,此前华为在高科技研发例如鸿蒙系统,已经可以实现AIOT和对智能小车的控制,未来延伸到新能源智能汽车领域进行再创新,也存在一定基础。
10亿美元的投资,5000人的研发规模,华为2021年在汽车产业的研发投入虽然不是第一名但相比众多中国自主品牌,华为名列前茅。分析人士称,10亿美元,只算了汽车解决方案bu的投入, 其实现在终端bu里面原本从事手机业务的人,现在大半也在搞汽车 ,所以研发投入应该远超10亿美元,原来的华为终端软件部门,软件研发工程师大概15000人。
4月21日消息,天眼查App显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申请注册的“鸿车”商标注册成功,国际分类涉及科学仪器、网站服务,申请日期为2021年9月。
在余承东看来,当下汽车的智能化、网联化变革,正好遇到华为ICT技术优势。汽车智能化时代,智能层面成为汽车的核心竞争力,而这正好是ICT企业的优势所在。汽车三大件已日趋标标准化 智能化、差异化才是竞争核心传统汽车时代,大家买车看的就是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三大件,这种长期形成的观念“根深蒂固”。但随着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升级,买车只看三大件显然已经落后了。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趋势以及高油价,让插混、增程以及纯电动等多种新能源车兴起并逐渐成为主流。汽车机械结构的转变和升级,让三大件的概念正在被逐渐淡化。当一辆新能源车摆你面前的时候,你很难再用十年前燃油车的标准来衡量它。在访谈中余承东表示,目前整个汽车行业正处于变革时代,传统的汽车三大件如今变得越来越标准化,已不再是核心要素。目前电池、电机、电控、电源管理等智能化层面才是汽车的核心竞争点和差异化的核心。
2016年,小康股份集团董事长的儿子张正萍,在美国硅谷创立了一家名叫SF MOTORS的造车新势力,小康股份顺势启动了25亿元的纯电动乘用车建设项目。早在2018年,SF MOTORS就发布了SF5车型,随后又转战国内市场,正式更名赛力斯。客观而言,赛力斯在各个层面都不具备任何技术优势,2年前孵化于硅谷的SF MOTORS,也并未沉淀任何先进理念。车辆做工粗糙、设计过时等,是彼时SF5最大的标签之一,因此在上市销售的一年里,赛力斯SF5累计销量不足800辆,公司股价也仅有8元左右。就是这样一家造车新势力,可以说此前一直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在实现与华为的合作之后,才被花粉们直接推上人生巅峰——两天订单量破3000辆、一周破6000。所有人都明白,是华为的品牌号召力让这款车在没有用户口碑,也没有深度体验的情况下,直接原地起飞。然而,不得不承认,队友的不给力直接导致了华为汽车第一炮却没有打响,而这一影响可能是致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