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识别技术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威胁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人脸识别信息作为个人信息而具备双重权利属性,因而同时面临这两方面的威胁。人脸识别技术产生的危害,可以依照现实中对面容信息的两种利用方式进行分类。
当面容信息作为个别个体名下与财产性对象相关联的密码时,其涉及到的危害方式主要是数据的泄露。这种类型的利用常出现在商业领域,由商业主体主导和操控。现实生活中,支付宝、微信等电子支付系统推出的面容支付,以及健身房、游乐园等消费场所的刷脸过闸机制,都是人脸识别商业利用的体现。
还有一些是作为人工智能的附件而发展起来的,比如面容识别的门锁、面容启动的汽车等等。在该种利用方式下,每一个面容都被有意设置了与另一对象的关联,或是电子货币、电子入场券,又或是有形体的动产与不动产。此时面容发挥的就是“密码”的功能,并且基于人们对面部识别技术的信任,这串密码有时会直接连接巨大的价值份额。如果该商业主体在对用户的面容信息进行存储、利用、移转的过程中出现了疏漏,导致了生物密码的泄露或丢失,便将直接影响到财产安全。人脸识别技术得到推广以来,人们最主要的担忧几乎都来自于这一点。
面部识别技术在应用中尚存在局限性,加之商业主体本身的逐利倾向,导致许多关键的数据信息所得到的保护远不足以抵御其遭受损失的威胁。2018年的“剑桥分析数据泄露事件”中,有超过8700万Facebook用户数据被泄露,可见企业端暗藏的数据风险有时可能是巨大的。简要归纳,当面容作为个性化的密钥时,其对应的风险常常是财产性的损失,并且在技术信任与企业管理漏洞的加成下,可能会演变为异常重大的经济惨案。
个人信息,这么轻易就被窃取?
短焦指纹识别方案的支持者认为,在手机上录入指纹时,我们的生物特征信息会被窃取,那到底是不是真的呢?小雷先给出结论再分析原因,结论是录入指纹不会泄露我们的个人信息。
我们考虑到的问题,相关部门早已考虑到了,更何况超声波指纹识别解决方案依赖高通之类的海外供应链企业,如果安全性不够高,那么肯定会被拒之门外,屏幕指纹解锁可选方案太多了,高通不是唯一的选择。如果他们能轻易获得用户的指纹或其他生物特征信息,我们就不需要那么多“隐形守护者”了。
从技术层面来讲,指纹识别解决方案提供商想要收集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似乎只有两个方案,一是给指纹识别模组加一个无线电波发射装置,再通过其他设备接收;二是直接用手机联网发送到自己的服务器。
第一个方案简直是天方夜谭,直接把指纹信息发送到卫星,指纹识别装置用到的那点功率根本不够,如果功率提高,肯定会被系统发现。至于在用户附近安装接收器,中国那么大,要安装多少才够啊,安装那么多莫名其妙的东西可是个大工程,不可能不露馅。
第二项技术就更不靠谱了,在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认证上线之初,就有许多网友担心自己的个人信息会被上传。当时苹果迅速作出反应,承诺指纹和人脸信息全部保存在本地,绝对不会上传,且这些信息在手机中,也会被存放在独立芯片。
日前,网络媒体爆料,从苹果知名设计师处多次求证得知,苹果或将在不久取消屏幕下指纹识别功能设计。从国产手机几支代表性手机厂商逐渐取消了手机指纹识别技术设计后,到世界手机领导者爆出消息,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手机已经逐渐抛弃了曾经辉煌成就的指纹识别功能。
很多的用户发现,所谓的一键解锁,一键支付,在很多情况下并不能很好的实现。指纹识别就是利用用户手指的指纹进行匹配解锁,一旦在实际中出现一些状况的情况下,自己的手机自己的指纹却不能解锁。比如,有些用户发现,洗手、洗澡后手指上有水渍情况下,识别的成功率很低,特别是对于屏下识别的手机,很多时候还出现多次不能识别的情况。对于夏季手上爱出汗的朋友,手指脱皮的朋友,也反馈很多时候不能成功解锁的情况。
说一千道一万,用户购买手机为的就是体验感,为的就是方便,如何不能顺应时代,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到最后被淘汰也是必然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