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人工智能时代离我们还有多远呢?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015年,莫腾、泰杜姆执导,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主演的传记电影《模仿游戏》上映。这部影片讲述了“计算机科学之父”阿兰·图灵的传奇一生。导演将主线故事集中在图灵协助盟军破译德国密码系统“英格玛”,进而影响整个二战战局。通过这部电影,更多的人了解了阿兰·图灵的传奇人生,但只有一部电影并不能完全描述他对全世界的重要性。
丘吉尔曾在回忆录中写道:“图灵作为破译Enigma密码机的英雄,为盟军在二战中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对于辉煌在数学和逻辑方面的成就和贡献,以他命名的图灵奖于1966年正式设立,这也是该领域的最高奖项,被誉为“计算机领域的诺贝尔奖”。
我们将在这里重点关注人工智能,而不是讨论已经众所周知的东西。前面我们提到,图灵的研究已经涉足人工智能领域。图灵在1950年发表的论文《《计算机器与智能》》中,阐述了他对人工智能发展和人工智能哲学的大量理论研究。图灵在本文中探讨了“机器”和“思维”的含义,从而为后来的人工智能科学提供了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可以确定的是,图灵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开启了人类的想象空间。从那时起,人类就陆续开展了人工智能研究。虽然我们还看不到胜利的曙光,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真正的人工智能时代必将到来。
如果教育体系重视事实,并且只重视不断练习的教学方式,那么就只发展了学生的系统思维和系统思维中的算法子系统。如果我们要发展智能的复杂性,就必须加强我们的系统思维中理性子系统的发展。以知识为基础的教学大纲只发展了学生的智能要素,而这根本不足以帮助我们在智能上胜过机器人。相反,这种做法将会为人工智能敞开大门,由于在处理这些和智能要素相关的事务上,人工智能要比人类优秀得多,就会导致人工智能大量取代人类的工作。例如,由英国教育部于2014年颁布的中小学英语课程大纲中有一块新的核心内容涉及对母语阅读和写作的学习,大纲要求学生要能够识别句子中的各项语法成分。
此类知识并没有揭示文本材料的丰富内涵,而且学生原本可以对文本材料产生智能和情感上的互动,这种互动会随着情境和用语的变化而变化,这些才是学习的重点,上述教学内容只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还有一个类似的例子是,英国小学数学课程要求学生记住100以内的质数。识别质数可能仅仅需要做一些记忆训练,然而这种方式却让人忽视了数字系统的神秘和美丽,而这种原始的神秘和美丽原本也能够引起人们的情绪反应。否则的话,为何在世界各地许多文化中都存在“幸运数字”这一概念呢?只是单纯地知道有哪些质数根本无助于学生理解质数在密码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我之所以认为克里斯托杜卢所建议的教学方式对未来教育体系而言是非常危险的,还有第二个原因。
人工智能专业对学生的就业观与就业机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人工智能的发展给社会创造了许多就业机会,包括人脸识别、虹膜识别、智能搜索、博弈等等。相应地,该专业毕业的学生得到的就业机会也相当广泛,甚至可以进入多数人梦想的高薪专业。
但这类热门岗位的竞争也相当激烈,这就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过硬的专业素养,就很难进入相应的优质岗位工作。因此,高校所培养的人工智能人才,不应该是“象牙塔”里高高在上的学习者,更应该是牢牢把握知识并工作岗位中亲身实践的操作者。学生所树立的学习观念,不仅仅是要学习专业的知识,更要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就业中的意识,时刻为投入社会实践做准备。
人工智能专业对于其它专业的学生就业也提出了极大的挑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劳动岗位被成本更低的人工智能所取代,常常给学生们带来严重的就业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