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数字化“大脑”,让城市更加充满“智慧”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山东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将着力加快绿色低碳城市和美丽宜居乡村等建设,2030年前城乡建设领域直接碳排放达到峰值。
《通知》从构建城乡绿色发展空间载体、推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推进建造方式绿色转型、形成绿色治理模式等四个方面细化14条措施,统筹推进城乡建设绿色发展。
围绕建设绿色低碳城市,我省将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开展增绿攻坚行动、大力推进城市节水等,支持青岛市开展国家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着力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我省将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和黑臭水体综合治理,开展“百乡千村”绿色能源发展行动,到2025年建成100个左右标杆乡镇和1000个左右标杆村。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覆盖,2025年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大于85%、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7.5%;推广“窄马路、密路网”,实施“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到2025年新建城市道路6000公里、新建改造农村道路4万公里。
数字化应用让城市更聪明
重庆市人民政府印发《重庆市数据治理“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提出,城市大数据资源中心全面建成,全市数据图谱与城市信息模型基本建成;数据汇聚率不低于90%;政务数据共享数量不少于20000个,公共数据开放数量不少于5000个;数据的准确性、时效性、可用性持续提升,数据共享开放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新型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全面建成,数据叠加、建模、分析等数据治理支撑能力显著增强,推动数字化应用全业务覆盖、全流程贯通、跨部门协同,实现“一网统管、一网通办、一网调度、一网治理”。在城市运行、政务服务、基层治理、交通出行等领域,打造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智慧应用新范例。
城市大脑展数字“魔力”
人口多,车辆多,高楼多,企业多,这就是上海的模样。一组秒速更新的数字常常被管理者们提起:近2500万常住人口,逾500万流动人口,逾217万家企业;总里程达772.9公里的轨道交通穿梭飞驰,每个工作日运送逾1100万人次旅客,12万公里地下管线保障城市各项基础服务供给。
由此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这两项“上海首创”应运而生。“一网通办”,就是把所有政务服务事项整合到一个门户网站上,市民和企业只要进一张网就能办各种事,享受政务服务就像网购一样方便。“一网统管”则是把城市管理信息集中到一个网络系统,通过一个屏幕就能观察全城运行情况,通过一张网就能处理方方面面的事。哪里发生交通拥堵、哪里出现积水漏水、哪里存在消防隐患,都能及时感知、快速反应、协同处置。
推进基本公服设施再提升,打造高质量的“15分钟便民生活圈”。从精准补短板和提升公服设施品质两个方面,推进新一轮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建设计划,构建“15分钟便民生活圈”。在精准补齐短板方面,按新的人口规模完善公服设施专项规划,优化调整公服设施配置标准、总量规模和空间布局;以城市体检评估为基础、以群众需求为核心,精准查漏补缺,以社区为单元补齐城镇公服设施缺口短板,建成“15分钟公服圈”;完善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机制和标准,以行政村为单元,统筹布局建设乡村公共服务设施,构建特色化的乡村公共服务圈。
同时,市住建局还将从多元化、人性化、差异化、智慧化四个方面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品质,构建高质量的“15分钟便民生活圈”。满足多元化需求,在满足基础保障型公服设施的基础上,根据群众不断增长的新需求,及时完善基本公服保障体系;提高人性化水平,建设全龄友好的公服体系,提高公服的便利性和可及性;实施差异化建设,根据城市功能差异、区域不同、人口结构差异,实施特色化、差异化的公服设施建设,满足城市发展和不同人群的需要;推进智慧化建设,围绕智慧城市建设,应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基本公共服务使用功能新模式,构建更加安全高效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