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的机器人,生产防疫两手抓,上海机器人产业园为企业复工复产拼了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近日,上海机器人产业园内复工复产的企业纷纷放开手脚,奋力追赶进度,为高质量发展按下“快进键”。园区从防疫、人员、物流、安全等方面,打通企业痛点,持续优化服务,全方位助力企业尽快复工复产。
此前,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研发下线的1.0版新能源核酸采样车,已有近八十辆在徐汇、闵行、虹口、浦东新区、长宁区、黄浦区等区域部署。医护人员在车内,双手穿过车窗玻璃上的两个洞口就可对人群进行核酸采样。“车动人不动”的模式,可以最大程度避免居民间的交叉感染,也为医护人员树立了一道保护屏障。 研究院对此产品进行更新迭代后,开发出新一代2.0版“赛瑞(SAIRI)智能移动核酸采样车”,配置自动无人核酸采样系统,该系统具备1至2台核酸检测机器人,利用“视觉+力控”感知技术实现每30秒人次的无人检测吞吐量。此外,车辆配备了自动消杀和正压隔离功能,同时可增设手持式数字电子哨兵设备,以实现人脸识别、身份校验、核酸码扫码和信息加密上传功能。在核酸采样车1.0的基础上,赛瑞(SAIRI)智能移动核酸采样车在操作安全性、空间舒适度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和提升。该车的车型较大,车内空间宽敞,可允许两位医护人员同时采样,但同时整车高度小于2.1米,能轻松进地下停车库。采样车内外都安装有照明灯,可为夜间核酸采样提供便利。
消杀机器人可实现远程操控,执行一系列消杀指令,全程不需要人工直接参与消杀,因此从源头上切断了传染源与人体的接触,避免了因实施人工消毒而被传染新冠的交叉感染事件。相比于传统人工消毒,一台商用消杀机器人在同等时间内的消杀面积达1000㎡以上,相当于2-3名熟练的消杀工人,能做到无死角覆盖。
战胜疫情离不开科技支撑,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在疫情期间,工信部等部门发布多项有关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疫情防控的政策,广大人工智能企业积极响应、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开拓创新,推动疫情防控机器人等智能技术在防疫抗疫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当前,上海疫情防控已经取得明显成效,8个区和浦东部分街镇实现了社会面基本清零,疫情走势趋稳向好。这其中,人工智能担当的“科技抗疫”力量发挥了不可小觑的重要作用。这次,思岚的机器人科技力量不仅从智能配送、垃圾回收等场景入手,还赋能移动机器人移动宣导、每日流调等创新性应用,形成一整套全方位、高效的疫情服务和督导机制。除了餐食配送之外,思岚的配送机器人机身上内嵌8寸超清屏幕,方舱内的工作人员可通过后台操作,自定义编辑屏幕播放疫情防控宣传素材,结合语音播报,实现文字、图片、视频等各类素材的自由搭配展示,形式新颖,操作简单方便。相比较于固定式的海报或者电视播报,智能移动的机器人不仅可以根据设置的路线把“防疫宣传”、“流调提醒”带到方舱的各个角落,还更能吸引病患的目光,了解机器人上播报的防疫知识,更有参与感。
疫情爆发以来,各地推出了健康代码,快速有效地识别公民身份和健康信息。其应用涵盖社区管理、企业复工、交通、学校开学、药品购买登记、超市购物中心等使用场景,可协助社区、企业、学校做好防疫管理和疫情控制工作,在防疫、生产、工作中,健康代码可以实现高效的人员流动管理。软件机器人技术的应用,解决了政府服务健康代码热线订单处理问题,进入软件机器人,只要业务流程规则的设计,就可以模拟手动,在系统中复制、粘贴、点击、输入相关信息,软件机器人不仅效率高,错误率低,每天24小时不间断工作,大大提高了订单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