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智慧物流行业,让物流充满“智慧”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基于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感应等一系列现代科技,智慧物流能够实现物流服务的实时化、可控化和便捷化管理。立足国内物流供应链相对完备的基础,相关企业的智慧仓储改造进程也得以加快。
智慧物流降本增效
智慧物流是指通过智能软硬件、物联网、大数据等智慧化技术手段,实现物流各环节精细化、动态化、可视化管理,提高物流系统智能化分析决策和自动化操作执行能力,提升物流运作效率的现代化物流模式。
目前,智慧物流主要包括智慧化平台、数字化运营以及智能化作业三大应用框架。
物流业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为巩固物流降本增效成果,增强物流企业活力,提升行业效率效益水平,畅通物流全链条运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为智慧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
近年来,中国智慧物流市场规模呈高速增长状态。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智慧物流市场规模近6000亿元,2021年中国智慧物流市场规模达6477亿元,同比增长10.9%。随着物流业与互联网融合的进一步深化,我国智慧物流市场规模不断增长。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2年中国智慧物流市场规模将达6995亿元。
在当前形势下,加快现代物流体系尤其是智慧物流建设,对应对疫情下的经济发展挑战,以及建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新能源数字陆港智慧物流项目运用“新能源+数字陆港+散改集”运营模式,通过“4点3段+甩箱”运输方式,根据企业用煤需要实行集中统筹调度。“没有陆港前,煤车要在煤厂排队等待装车,到了包头河西电厂后再排队等候卸车,完成1趟运输需要2至3天。增设鄂尔多斯和包头两端陆港后,以‘4点3段’新模式运营,充分提升短倒效率、发挥干线全天运营优势。”绿动能源集团董事长张志远解释,“原来是重卡半挂运输,现在用集装箱代替挂车,每到一处陆港,将集装箱卸下后,再装上卸货后的空集装箱返回,减少排队时间,将原来每天1至2趟的运输效率提高到每天6至7趟。”
项目全面启用新能源车辆,物流作业全程“零碳化”,所建充换电站日均可满足150辆车次充换电,车辆运输10万公里将减排二氧化碳102万吨;在煤矿端和陆港端之间铺设气悬浮管道,形成“运煤不见煤”的环保产业链闭环;搭载智慧物联平台,数字化连通车辆、集装箱正面起重机、场站等设施设备;引进信息化调度平台,打通各端口全链条数据化通道,实现物流运输、装卸、存储全过程实时监控和信息化精准调度。
据悉,该项目一期投资2.5亿元,年运煤量500万吨,预计5月初完工。目前已建成东胜万利和包头河西2处陆港、8处充换电站,投入新能源重卡150辆,占工程总量的80%,并已投入运营。今年将继续投资23亿元,在呼包鄂乌建设9处陆港、20处充换电站,投入新能源重卡1000辆,实现年发运量4500万吨。
加快构建应急物流体系
在政府主导下构建应急物流体系,以确保突发事件前、中、后各个时期物流产业的快速恢复能力,保障救灾物资、供需信息、物流资源和专业人员的有效供应。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与应急物流管理部门共同制定适应地方实际的应急物流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明确各实施主体的责任与义务,对应急物流各环节实行规范化管理。建立由政府牵头、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应急物流联动长效响应机制,合力提供更好的应急物流服务。可以由国家和地方应急管理部门牵头建立与物流协会、核心企业、社区委员会及军队的合作沟通机制,针对各主体不同的功能定位,分门别类进行有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