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人工智能的秘密、了解科技发展的方向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人工智能的概念第一次被提出是在1956年达特茅斯夏季人工智能研究会议上。当时的科学家主要讨论了计算机科学领域尚未解决的问题,期待通过模拟人类大脑的运行,解决一些特定领域的具体问题(例如开发几何定理证明器)。
那么到底什么是人工智能?目前看来,Stuart Russell与Peter Norvig在《人工智能:一种现代的方法》一书中的定义最为准确:人工智能是有关“智能主体(Intelligent agent)的研究与设计”的学问,而“智能主体”是指一个可以观察周遭环境并做出行动以达致目标的系统。这个定义既强调了人工智能可以根据环境感知做出主动反应,又强调人工智能所做出的反应必须达成目标,同时没有给人造成“人工智能是对人类思维方式或人类总结的思维法则的模仿”这种错觉。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人们往往容易将深度学习与“机器学习”这一概念混淆。事实上,在1956年人工智能的概念第一次被提出后,Arthur Samuel就提出:机器学习研究和构建的是一种特殊的算法而非某一个特定的算法,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指的是利用算法使得计算机能够像人一样从数据中挖掘出信息;而深度学习只是机器学习的一个子集,是比其他学习方法使用了更多的参数、模型也更加复杂的一系列算法。
《给孩子的人工智能通识课》是一本讲述人工智能入门知识的科普书,作者三津村直贵是专业的人工智能科普作家,著有《人工智能超级入门》、《近期未来的核心科技》、《医疗人工智能最前沿》等书,他毕业于美国阿肯色大学计算机系,曾为Noteip有限公司负责人,专门协助日本上市公司与IT相关产品的营销规划。对人工智能领域有深刻的研究。
书中就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人工智能的学习方式、人工智能在当前生活中的使用场景、人工智能的龙头企业和未来前景等主题进行了详细的图文讲解。
我们作为普通父母,在培养面向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孩子时,该注重些什么呢?我从书中得到了3点启发: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机械性、重复性的工作未来会被人工智能代替,导致工作岗位消失,但同时,也会出现大量新的工种,比如研发新的人工智能、连接人和人工智能、管理使用人工智能等工作。
所以,除了重视精进人工智能不太擅长的感觉、沟通、艺术相关的能力外,我们还需要让孩子了解计算机、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相关的知识,掌握人工智能的使用方法,这样孩子会在未来更有竞争力。
人工智能已成为国家战略,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了解计算机、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相关的知识,训练逻辑思维,熟悉人工智能的思考方式,是新时代孩子的必经之路。
如何评判一个新技术是否能引领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们要看它能否从本质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蒸汽机之所以推动了第一次科技革命,是因为其极大的提升了劳动生产力,并将大量劳动人口从第一产业农业的低级劳动中解放出来,进入第二产业工业。电力加速了这一过程,并推动了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出现和发展。信息技术将更多的人口从第一、二产业中释放,进入第三产业(如大量年轻人不再进厂而去送外卖、跑滴滴),于是形成了如今全球第三产业GDP占比55%,中国第三产业劳动人口占比50%的格局。
机器人即是人工智能技术的硬件形态,在可见的未来,将第一二三产业的劳动人口从低级劳动中大比例释放和替代,并在这个过程中推动全球GDP继续百倍增长。
同时可大胆预言,以创新为职业的第四产业将会出现,而这个职业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其实一直存在于第一二三产业的边缘,不断用突破性创新推动着人类技术的进步,且社会生产力的提升促使该职业人群不断扩大。这大约能证明刘慈欣的技术爆炸假说来源。
人工智能从模块上可分为感知、计算和控制三大部分,由表及里可分为应用层、数据层、算法层、算力层,而随着2012年芯片进入28nm制程后的量子隧穿效应导致摩尔定律失效,“每提升一倍算力,就需要一倍能源”的后摩尔定律或将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核心驱动逻辑,算力的发展将极大受制于能源,当前全球用于制造算力芯片的能源占全球用电量的约1%,可以预测在人工智能大规模普及的未来数十年后,该比例将会大幅提升至50%甚至90%以上。而全球如何在减少化石能源、提升清洁能源占比,从而确保减少碳排放遏制全球升温的同时,持续提升能源使用量级,将推动一系列能源技术革命。关于该方向的研究可参考我们的另一篇报告《碳中和:能源技术新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