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半导体产能的短缺,半导体供应链行业期待下半年强劲反弹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人员到岗率明显提升,物流也有所改善。“目前物流和上下游协同的困难已经慢慢解除了。”6月2日,上海川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许肇元告诉第一财经,除了个别员工因为小区的原因继续远程办公外,其他员工都已回到了办公室。随着上海全面复工复产,上海的半导体企业人员到岗率明显提升,物流也有所改善。除了华虹、中芯国际、日月光等重点企业在疫情期间始终处于生产状态,中微公司、沪硅产业等多数企业均已进入了复工状态。集聚了不少半导体龙头企业的张江高科,其集电港、技创区两个片区的企业复工率已近70%,人员到岗率约50%。
SEMI(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居龙近日在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表示,供应链要完全恢复正常预计还要几周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在推进复工复产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大企业,更要关注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的恢复以及物流通畅的情况。作为一家自主研发全闪存阵列AFA技术与产品的高新技术公司,许肇元认为,他们的部分物料供应短期受到了疫情带来的冲击,但中长期来看,整个集成电路行业和市场不会有影响,反而会受益于由国家驱动的中国数字化转型。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单一主体市场的事实不会改变在他看来,接下来,科技产业将成为中国发展的重点,行业期待国家政策在下半年出台围绕国产自主可控技术研发的复苏振兴计划,让市场迎来强劲反弹。
从全球半导体市场的格局来说,居龙表示,中国仍然是全球最大也是增长最快的单一市场。2021年全球半导体制造设备总销售额超过1000亿美元,中国大陆市场占了三分之一,是设备支出的第一大目的地。因此,中国市场和机遇仍然在,大量半导体领域的跨国企业也会继续重视中国市场。
居龙认为,全球半导体产能的短缺,今年还没有明显缓解的迹象。虽然在某些细分领域,终端市场的需求没那么高了,但工业和汽车行业的需求仍然较大。因此整体来说,今年的产能还是不足。根据今年初的预测,全球半导体行业的销售额将超过6000亿美元,增长9%。受近期国内疫情的影响,数据会有所修正,但预计仍将保持正增长。SEMI日前的报告称,全球各领域对于半导体应用的需求持续增加,2022年全球前端晶圆厂设备支出总额将较前一年成长18%,实现107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且已连续三年大幅增长。
总体而言,强化自身半导体供应链安全,确保绿色、数字“双转型”顺利推进是欧盟出台《芯片法案》的核心意图。
芯片和整个半导体集成电路在当前的“数字革命”中处于核心地位。长期以来,欧盟在原料和先进设备等细分市场上占据世界领先地位,但随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链的持续重构,欧盟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中的产值份额由1990年的超过20%降至2020年的约10%。究其原因,一方面欧盟缺乏大型计算机制造商,手机制造商也在快速衰落,本土芯片需求不足;另一方面,欧洲制造成本偏高使得组装、测试和封装等芯片生产环节持续向东亚地区转移。目前欧盟的芯片制造主要集中在22纳米及以上相对成熟的工艺节点,不具备7纳米及以下制程的高端芯片制造能力,后者的制造主要集中在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
新冠疫情暴发后,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紧张逐步加剧。2021年,芯片短缺甚至导致一些欧盟成员国的汽车产量与2019年相比下滑了三分之一,重回1975年的水平。工业设备、医疗设备、电子消费产品、国防、航空航天等重要部门的生产也受到芯片短缺影响。在此背景下,欧盟深刻意识到确保自身半导体供应链安全的重要性。2021年3月9日,欧盟委员会发布“数字罗盘计划”强调,没有芯片就没有“数字”,没有高性能的芯片就没有“绿色”,芯片对于欧盟推进“双转型”至关重要。2021年9月15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盟情咨文演讲中宣布欧盟将尽快出台《芯片法案》,力争将欧盟芯片产值全球占比扩大至20%,改变在半导体领域过度依赖外部市场的局面,维护自身“技术主权”。
据欧盟委员会预测,在数据量持续增长、计算能力不断提升、人工智能技术逐渐成熟的推动下,到2030年全球芯片市场规模将超过1万亿美元,比2021年翻一番,其间会吸引大量投资进入芯片研发与生产领域。欧盟若不及时增加投资,到2030年其芯片产值的全球占比将进一步下滑至不足5%,而这对欧盟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可以说,在迅速发展的全球半导体市场中占据重要一席也是欧盟出台《芯片法案》的重要考虑。
为实现上述愿景,欧盟《芯片法案》确立了五个战略目标:一是确立欧洲在更小、更快、更节能的芯片方面的研究和技术领先地位;二是加强欧洲在先进芯片设计、制造和封装方面的创新能力;三是建立合适的政策框架,确保欧洲在2030年前大幅提升芯片产能;四是应对人才短缺问题,吸引全球优秀人才,培养掌握新技能的劳动力;五是深入研究、密切关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变化趋势,必要时采取措施预防供应链中断。
这两天,乌克兰局势引发了能源、黄金等大宗商品价格发生剧烈波动。作为全球半导体特种气体主要供应地,乌克兰承载了全球近七成氖气产量,也是氩、氪、氙等多种半导体制造所需气体的重要产源地,美国超过90%的半导体级氖气来自乌克兰。乌克兰局势加重了人们对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供应链可能被扰动的担忧。《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当前乌克兰局势对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供应链的影响暂时有限,但后续事态发展尚需进一步观察。
氖、氩、氪、氙等惰性气体是芯片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气体原材料,主要应用于半导体光刻制程中,与目前供应紧张的PMIC、Wi-Fi、RFIC、MCU等芯片品类的制造生产息息相关 。资料显示,当制程线宽微缩至220nm以下时,就需要采用DUV(深紫外光刻机)进行光刻,以惰性混合气体与卤素分子混合,通过电子束能量激发产生深紫外光波长的光波。而DUV准分子激光中所需要的惰性混合气体就包含氖气。集邦咨询表示,半导体光刻中包含氖气的工艺主要为DUV,工艺节点从180nm一直覆盖到1xnm。
这种深紫外光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氖气,其非常关键的供应来源便是乌克兰。这个当前深陷纷争的国家,提供了全球近七成产量。美国超过90%的半导体级氖气供应来自乌克兰。同时,俄罗斯是钯金的主要生产国,钯对于内存和传感器芯片来说必不可少。俄罗斯还生产其他几种计算机芯片的关键原材料,包括稀土金属钪。乌克兰局势的升级将导致上述原材料价格的变动。
《中国电子报》记者调查气体供销企业获悉,当前氖气价格出现了大幅上涨,单瓶40L氖气的价格从去年9月的9000多元上涨至1.7万元-1.8万元。经销人员表示,企业销售的大部分氖气自乌克兰进口,也有部分产品来自国内,但不同产源的氖气都在涨价。近期特种气体的需求量非常旺盛,但存在大幅价格上涨的只有氖气,其他特种气体例如氩气的价格相较此前涨幅不明显。不过,这一变动只是现货价格,类似原料的大宗供货多以长期订单存在。
半导体大厂:对半导体供应链整体影响有限
乌克兰局势对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将造成怎样的影响呢?
有产业界人士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乌克兰局势对供应链应该影响不大。虽然有报道说超过70%的氖气来自乌克兰,但光刻机生产商ASML公司宣布,他们采用的氖气中只有不足20%来自乌克兰,应该不受影响。另外,俄罗斯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中,无论从制造还是需求的角度占比都很小,造成的影响有限。
部分公司的表态也印证了上述观点。英特尔向媒体表示,其多元化的全球供应链将当地潜在的断供风险降至最低,预计乌克兰局势不会对其供应链产生影响。格罗方德也表示,公司的全球化布局以及在各地建设的供应体系,将减轻乌克兰局势带来的供应风险。
美国半导体产业全球领先,在半导体设计、代工、IDM领域均拥有全球领先的企业,包括高通、格罗方德、英特尔等。全球前十大半导体公司中有五家美国企业。在产业链环节方面,美国IDM企业占据全球IDM企业产值的约一半,设计业占全球集成电路设计业总产
值的约65%,芯片制造业也一直引领着全球工艺技术的发展。然而在封测业方面,美国从上世纪60-70年代开始逐步将封测产能向亚洲转移,目前美国本土封测业产值较小。在设备业方面,美国也处于领先地位,占据全球约47%的市场份额。
日本是全球主要的半导体产品生产大国,日本企业曾占据全球半导体市场的50%以上,主要企业包括东芝、索尼、瑞萨等。近二十年来,随着日本在存储器领域的失势及全球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其全球市场占有率已经大幅降低。然而在闪存、图像传感器、工业用芯片等部分细分领域仍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其出口区域主要集中于中国大陆、韩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等。
市场研究机构Techcet曾于2月1日发布了一份报告,报告强调了许多半导体制造商对来自俄罗斯和乌克兰的一些材料存在采购依赖,如氖、钯等。报告估计,美国90%以上的半导体级氖供应来自乌克兰,35%的钯来自俄罗斯。
近日来,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 NationalSecurityCouncil )成员Peter Harrell与他的工作人员一直在与芯片行业企业接触,了解他们对俄罗斯和乌克兰进口芯片制造材料的需求情况,并敦促其寻找替代来源。一名高级官员重申,如果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美国政府已做好了准备。
这种准备,包含帮助企业在俄罗斯采取干预供应链行动的情况下,了解关键产品的其他来源可用,并多样化其供应。
路透社获得的一份SEMI(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的文件副本显示,SEMI全球公共政策副总裁Joe Pasetti本周向成员们发送了一封电子邮件,以评估关键芯片生产供应的风险。
邮件中,Joe Pasetti针对来自俄乌两国生产的诸如六氟丁二烯、钯、氦、氖和钪等的半导体材料向成员作了提醒,「如果您的公司担心其中任何一种材料有潜在的供应中断风险,请告诉我。」
Techcet指出,氖对用于制造芯片的激光器至关重要,是俄罗斯钢铁制造业的副产品,而乌克兰企业则负责了氖的纯化环节。钯则用于传感器和存储器以及其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