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我国在5G领域的创新发展和规模化应用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019年6月6日,中国5G牌照正式发放,从此开启了中国的5G时代。三年后,中国5G基站已经覆盖全国所有地市一级和所有县城城区,以及87%的乡镇镇区。根据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截至今年5月底,我国已建成5G基站超过160万个,基站总量占全球的60%以上,5G移动电话用户达到4.1亿户。
从“3G突破”到“4G同步”再走向“5G引领”,5G技术是中国通信产业链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站在了世界通信产业的领先者队伍中。而在这三年中,中国5G落地情况如何?“杀手级”应用是否出现?5G技术演进的下一步重点是什么?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从覆盖来看,中国已经完成了5G的规模部署,但这也意味着我国5G规模化应用的关键期正在到来。“我们正在迎接更大的挑战,过去是站在别人的后面,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必须在技术的无人区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路径。”
在工信部“适度超前”的网络建设原则指导下,过去三年,我国5G网络规模呈现跨越发展。
2019年,5G商用牌照发放半年,我国5G基站建设超过13万个,2020年全部已开通5G基站超71.8万个,到了2021年,我国5G基站达142.5万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10.1个。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完成160万个基站的建设,建成全球最大的5G网络,目前所有地级市5G覆盖率已实现100%,乡镇覆盖率近90%。
我国为运营商分别分配了相关5G频段,就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两家而言,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均拿到的是n78频段,这也为两家合建5G网络提供了基础,与此同时,除了3.5GHz之外,在2.1GHz频段上,电信和联通双方的频谱也是连续的,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3.5G+2.1G双频协同建网战略,兼顾竞争力和降投资,双方资源禀赋整合实现了1+1>2的效应。
截至2022年1月底,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部署共建共享5G基站70万个,占全球已建5G基站数40%以上,建成了全球首个、规模最大的5G独立组网(SA)共建共享网络,实现了大规模产业化应用,同步推进了4G接入网共享,拉动了上下游产业链,引领了全球5G发展,无论从产业发展还是社会责任,电信联通的共建共享都功不可没。
共建共享不是“分片包干”。按照3GPP的定义,5G技术既包括大规模天线、超密集组网、新型多址技术、全频谱接入及新型网络架构等关键应用技术,也包括新型信息中心网络、软件定义网络、虚拟化、AI等基础支撑技术,因此,在5G网络的共建共享上,也涉及诸多难点。
《通信产业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5G共建共享推动过程中面临一系列的难题和挑战。一是需要解决带宽翻倍、多频共存引发的高维基带信号处理、多频共存干扰、强记忆非线性等前所未有的技术难题;二是需要面对两网合一带来的4G非共享用户和5G共享用户混合共存、跨运营商存量不同语音解决方案兼容、边界优化保持业务连续性以及不同业务调度系统网络管理、资源公平高效调度、共享网络下专网保障等史无前例的运营挑战。
武汉科技大学材冶学院樊希安教授带领科研团队,经过十八年的科技攻关,不仅研发出满足光通信器件的高性能芯片,而且近日实现规模投产下线,打破了国外技术壁垒,为通信企业解决了恒温芯片“卡脖子”难题。
在樊希安创办的公司里,几十名工人正在紧张地工作。樊教授小心翼翼拿出一个1.6×1.6毫米的芯片:“这个微型半导体制冷芯片是国内首批微型制冷芯片。”他介绍,这样的芯片以往从国外进口,原材料每吨需要两百万人民币,现在我们自主研发,原材料每吨降至几十万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