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5G行业的科技创新,解决“卡脖子”问题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5G通信传输中,如果有超过0.1摄氏度的温度波动,网络信号可能就不稳定,因此需要精准控温的制冷芯片。这类高性能芯片,我国光通讯企业全部从日本、美国和俄罗斯进口。自从中美贸易战以来,从国外进口Micro-TEC芯片变得越来越困难,严重影响了我国5G光通讯行业的发展。
武汉科技大学材冶学院樊希安教授带领科研团队,经过十八年的科技攻关,不仅研发出满足光通信器件的高性能芯片,而且近日实现规模投产下线,打破了国外技术壁垒,为通信企业解决了恒温芯片“卡脖子”难题。
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降低产品的价格,是樊希安研发的初衷。他带着团队师生,紧盯“冶金、材料行业的应用基础及其关键技术”,在实验室里反复攻关,“一些关键领域的技术,无法通过查阅论文获得。我们对材料进行大量实验,有时候经过千百回实验,才慢慢总结摸索出关键技术。”
历经十多年研究,樊希安团队在热-电转换温差发电技术、磁-电能量转换技术、辐射换热技术及其关键新材料领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
“基础研究要面向科学前沿,应用研究要面向市场需求。”樊希安产生了创业的念头,“开办公司、转化成果。”做企业需要团队、资金、管理、市场,他开启了一段艰难的创业历程。
商用三年以来,我国5G技术也在不断演进。在关键技术创新方面,5G芯片、移动操作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持续缩小,在技术标准方面,我国参与标准制定的公司数近40家,累计贡献5G核心设计文稿数超5000篇,占比超30%,标准必要专利占比33.5%。
记者注意到,6月6日,中国移动和华为等66家产业界公司发布了5G-Advanced端到端产业样板及《5G-Advanced新能力与产业发展白皮书》,推进5G-Advanced迈入产业构建阶段。
在“中国移动5G-Advanced双链融合产业创新成果发布会”上,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闻库表示,5G-Advanced作为5G的升级版,其标志性的泛在万兆和千亿联接能力,将成为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希望产业链加快研制5G-Advanced技术标准,推动相关产品及产业发展成熟。
2021年4月,国际标准化组织3GPP明确5.5G的正式名称为5G-Advanced(简称5G-A),这意味着5G-A的产业愿景和技术方向基本达成共识。
此外,虽然5G仍在发展,但在竞争激烈的通信行业,技术的启动周期往往会提前进行。在5G渗入行业之时,6G概念研发已然启动。
今年6月初,中国IMT-2030(6G)推进组与欧洲6G智慧网络和业务产业协会(6G-IA)签署6G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就6G通信网络和系统愿景、6G通信网络和系统需求、系统概念与频谱等领域开展合作,力争达成国际标准方面的共识,并推动形成全球统一的6G标准及产业生态。
随着中国广电5G与现有三大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的5G网络实现全面的互联互通,作为5G的新进入者,全国广电5G放号运营也正在尽早实现,而基于700M 5G频段的创新应用与解决方案也将会持续推陈出新,更好的服务千行百业。
无疑,5G共建共享不仅实现了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加快了我国5G商用部署步伐,更为全球共建共享网络技术创新和发展起到了重要引领作用,填补了全球产业空白,取得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坚持节能优先方针,深化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和公共机构节能,推动5G、大数据中心等新兴领域能效提升,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实施能量系统优化、节能技术改造等重点工程,加快能耗限额、产品设备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