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有助于区域医联体通过信息化网联化手段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近十年,国内医疗发展迅速,各大省、市、县级医院逐步接入智慧医疗系统,实现线上预约、小程序接收检查报告、在线问诊等基础操作,让许多病患少跑腿,合理支配医疗资源。实现患者与医疗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促进医院内外业务协同,实现医疗资源的高效配置的一项新型智能化产业。
医疗服务也是当前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短板。由于国内公共医疗管理系统的不完善,医疗成本高、渠道少、覆盖面低等问题困扰着大众民生。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医院无人问津,病人就诊手续繁琐等等问题都是由于医疗信息不畅,医疗资源两极化,医疗监督机制不全等原因导致,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在医疗领域的信息资源的配置,智慧医疗建设就是重要内容。
如今,随着技术的发展,智慧医疗的应用场景正不断的丰富,较为常见的,便是电子病历与语音识别技术在医疗场景的推广。例如,云知声语音电子病历系统,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结合了大量原始医疗语料数据,形成了医疗语音识别和语义理解模型,能够将医生口述的病历内容自动识别转写为文字,并实时输入至光标所在位置,有效提高了病历书写效率,让医生把更多时间留给患者。
互联网平台的打造使得民众可以借助线上平台挂号、预诊分诊,特别是针对慢性病患者开展日常医疗服务,节省了大量时间,带来极大便利。医疗大数据的应用也日益广泛,除了满足个人的健康需求外,大数据也创造了新价值,成为保障全周期、全方位健康的重要突破口。5G通信为医疗多媒体的使用提供良好的传输环境。人工智能方面全方位模拟人工,智能化管理系统,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以及精确度。
“互联网+健康医疗”是大势所趋。从医疗的发展来看,经历了很多阶段,但是到目前这个阶段,必须要借助互联网,走智慧医疗道路。实际上,传统的医疗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了,现在社会对健康的要求更高,健康管理已经深入到方方面面。所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健康管理迎来了春天。
从目前智慧医疗发展模式来看,政府依然是投资的主体,而且侧重点还主要集中在医院的信息化上,对从根本上改善医疗服务的严重短缺问题还存在较大差距。从智慧医院系统的建设进度看,当前HIS系统的普及率明显提升,建设的重点已经转向到临床管理信息化(CIS)方面,但短期内院内信息化以硬件为主的收入结构不会改变。国内智慧医疗提供商主要有东软集团、东华软件、卫宁健康、万达信息等,这些企业占据了全国智慧医疗40%左右的份额,但是行业议价能力整体不强,区域化明显,尚未形成具有全国竞争力的企业。
智慧医疗受到有利政策的引导,是医疗行业的切实需求,存在坚实的技术支撑,为许多行业的自动化、智能化创新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借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中高速增长,即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收入水平,具备良好的经济基础,且有发展“互联网+”的比较优势,智慧医疗在我国发展迅猛,并将长期保持加速发展的趋势。
“互联网+医疗”有助于区域医联体通过信息化、网联化手段,完善医疗资源配置、规范转诊流程。未来或将形成互联网家庭医生为健康咨询与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初级首诊、再到区域内综合和专科的医院为最终诊疗的分级体系,各医疗机构之间分工协作机制将更为明确,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合理地纵向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