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疗资源还需协同发展进一步优化乡村医疗资源配置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农村是我国卫生健康工作的重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农村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同时要看到,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服务体系设计融合不够、医疗医保医药协同联动不紧、医疗卫生人才不足、运行机制不活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进入新时代,做好乡村医疗卫生工作、巩固拓展健康脱贫成果成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工作和重要举措。随着分级诊疗的推进,新一轮疫情的考验,以及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给乡村带来的新变化,乡村医疗卫生的服务水平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其存在的短板也制约着我国整体医疗卫生的发展水平。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开展 “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活动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合理定位乡镇卫生院的功能,为辖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乡村卫生公共管理等服务,注重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和作用。”从集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和乡村卫生管理“三位一体”的功能定位来看,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是核心,也是让展现对乡村居民实际影响力的最重要基础。
稳定村医队伍,科学制定基层卫生院人员编制,引导鼓励上级专业公卫医师下沉基层,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工作,促进医防融合,提升乡村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抓紧解决村医收入待遇和养老保障问题,制定全国统一的村医管理办法,健全村医定期到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免费进修机制。
应加大财政对乡村基本建设投资和运行保障支持力度,尤其应对边远、贫困地区医生在职称和薪资上给予政策倾斜。破解偏远地区基层医务人员流失严重、医疗服务能力弱化等问题。在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方面,要加快建立分级诊疗制度,规划好县域医疗服务布局,引导乡镇卫生院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尽快出台系统、完整、规范的乡镇卫生院行为标准和管理体系,实现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并重、均衡发展。持续提升县域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和水平。持续推进县医院提标扩能工程、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完善和落实三级医院对口帮扶长效机制,针对性地加强县域全科、老年、儿科和急救等专科人才培养。
农村医生资源十分紧缺,配套医生多点执业政策,最可行的是推广医生工作室。政策引导城市和县级医疗机构医生到乡镇多点执业,乡镇卫生院为他们建立医生工作室,配备助理执业医生或辅助医务人员,通过预约诊疗服务,节约医生的时间,以便能更有效地为患者服务。医生工作室的全天候诊疗服务,也能解决医生所服务的患者在农村连续与系统的诊疗,从而保障医疗质量与医务服务的完整性。目前一些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工作室,只有一名医生,每周来一天或二天,还做不到“三天打渔二天晒网”,工作渐渐流于形式,有的开设不到半年,最后名存实亡而流产。这说明医生工作室的关键不是建立而是配套建设与后续的规范管理。
乡村医疗资源还需协同发展。建议进一步优化乡村医疗资源配置,在人口数量大、密度高的区域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根据‘一老一小’需求开展村卫生室提质升级。同时,围绕乡村多元化医疗需求,推动适宜医疗服务资源整合下沉,以城带乡,引导城市优质医疗资源向县域辐射疏解,同时发挥县级医院向上承接资源、向下传导资源作用,畅通医疗资源向乡村输送通道。当前仍存在各层次保障制度定位不准、多层次医疗保障结构不均衡、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作用不足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