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将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012年,阿里巴巴推出大型数据分享平台“聚石塔”,为当年的“双十一”提供云服务。这可能是许多人与“大数据”的第一次接触。
那时候,“大数据”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个陌生的词汇。
现如今,“大数据请把这条视频推给更多需要的人”“我被大数据选中了”“请大数据推给我更多这样的消息”等与大数据相关的语句已成为网民在互联网平台的常见表达。
从全年存储市场出货容量仅为1EB,到仅一家短视频平台用户每天上传的数据量便达到上亿TB。从一个科学概念,到服务于广大居民生产生活乃至形成产业、带来规模效益。这十年,中国的点点滴滴正在被数据记录,大数据技术也推动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
“柳书记,又来了一批大数据。”在北京市海淀区小南庄社区居委会,每天都会出现这样的声音。
说这话的人,是小南庄居委会一位普通的基层社区工作者,近期,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做好新冠肺炎的基层疫情防控。她说的“大数据”是北京市是为精准防控开发的大数据筛查系统中派发到社区的流调信息。她喊的柳书记,是小南庄社区党委书记,也是这个有4000多人居住的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这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式下,小南庄居委会每位基层工作人员的常态,也是北京市138个街道办事处、2717个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缩影。这个系统网络将居民使用的“健康宝”“大数据行程卡”与公安、卫健委、海关、电信运营商等多源数据密织成网,组成了北京市疫情防控的“软屏障”。
作为当前国际地球科学领域活跃的知名科学家,成秋明同时也非常注重教育问题。他表示,教育是学科发展的基石和保障,没有好的教育就不可能发展好学科。目前数学地球科学领域还缺乏相应的学科教育体系,如在本科教育中鲜有数学地球科学专业。研究数学地球科学的人员大都是其他学科毕业的,这就导致这方面的专业人才非常的紧缺。
对此,成秋明认为,开展公众科普教育是提升数学地球科学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促进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要打破目前数学地球科学领域尤其是国内数学地质领域学术交流较封闭和学科面过窄的局面。成秋明是国际数学地球科学学会(IAMG)的第一位亚洲学者,2019年成为国际科学理事会首届科学规划委员会委员。任职期间积极推动地球科学在数据科学时代的转型发展,提出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国际大科学计划,为提升地球科学在支撑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全球科技体系的贡献做出了巨大贡献。(王慧兰)
成秋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智库首批入库专家兼审核委员会委员,数学地球科学学家和矿产勘查学家。现任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地球科学联合学会主席。
长期从事数学地球科学、矿产普查与勘探领域的研究,积极推动数学地质从传统的统计地质学为主,发展成为一门更具普适性的学科——数学地球科学。发现成矿、地震、火山等复杂地质事件所导致物质超常聚集与能量巨量释放普遍具有“密度极大-尺度极小”的奇异性规律。在国际上推进了包括多重分形在内的非线性理论在固体地球科学中的应用,为数学地球科学的进步、国际数学地球科学协会发展和该学科的建设做出了显著贡献。
6月18日,全国ETC+AI智慧车生活大数据平台项目在仙桃国际大数据谷正式发布,“ETC+AI智慧停车管理系统”“ETC+AI智慧路侧停车管理系统”“ETC+AI 智慧充电站管理系统”“ETC+AI智慧加油站管理系统”四大类智慧管理系统,将让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成为汽车的“支付宝”。
利用其自主研发的ETC智能微波终端,以及移动车牌识别技术、ETC支付无缝链接高速ETC清分系统等核心技术,该平台可以 AI无人值守机器人+远程客服为依托,全面实现停车场全自动无人管理,实现车主管理、物业管理与车场运营的全自动化。
在他看来,随着中国城镇居民机动车保有量及智慧城市智能化程度的快速提升,未来智慧停车市场将会迅速发展,传统停车场全面拥抱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也是必然趋势。因此,未来 3 年,他们将继续通过对大数据挖掘、边缘计算、分布式存储等技术的运用,持续完善平台项目的功能与易用性,力求覆盖全国超过10000个停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