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摩尔时代”潜在颠覆性技术里,光芯片已进入人|视野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研究人员将磷化铟的发光属性和硅的光路由能力整合到单一混合芯片中。当给磷化铟施加电压的时候,光进入硅片的波导,产生持续的激光束,这种激光束可驱动其他的硅光子器件。这种基于硅片的激光技术可使光子学更广泛地应用于计算机中,因为采用大规模硅基制造技术能够大幅度降低成本。 英特尔认为,尽管该技术离商品化仍有很长距离,但相信未来数十个、甚至数百个混合硅激光器会和其它硅光子学部件一起,被集成到单一硅基芯片上去。这是开始低成本大批量生产高集成度硅光子芯片的标志。
随着集成电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电子集成电路在带宽与能耗等方面逐渐接近极限 。随着电子电路集成度的不断提高,金属导线变得越来越细,导线之间的间距不断缩小,这一方面使得导线的电阻和其欧姆损耗不断增大,使得系统能耗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会造成金属导线间的电容增大,引起导线之间的串扰加大,进而影响芯片的高频性能 。
电子集成芯片采用电流信号来作为信息的载体,而光子芯片则采用频率更高的光波来作为信息载体。相比于电子集成电路或电互联技术,光子集成电路与光互连展现出了更低的传输损耗 、更宽的传输带宽、更小的时间延迟、以及更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 。 此外,光互联还可以通过使用多种复用方式(例如波分复用WDM、模分互用MDM等)来提高传输媒质内的通信容量。 因此,建立在集成光路基础上的片上光互联被认为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技术用以克服电子传输所带来的瓶颈问题 。
7月11日,澳大利亚科学家领导的一个国际团队研制出首款自校准光子芯片,其能“变身”数据高速公路上的桥梁,改变当前光学芯片之间的连接状况,提升数据传输的速度,有望促进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汽车等领域的发展。最新研究发表于《自然·光子学》杂志。
光子电路能够操纵和引导信息传输的光通道,也可提供搜索图案等计算能力,而模式搜索是医疗诊断、自动驾驶车辆、互联网安全等许多应用的基础。芯片的快速可靠重编程能加快搜索速度,但要做到这一点,非常困难且极其昂贵,最新的自校准芯片则克服了这一难题。
这项研究的一个关键挑战是将所有光学功能集成到一个可“插入”现有基础设施的设备上。研究团队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在芯片制造后对其进行校准,也就是使用集成参考路径而非外部设备对芯片进行校准,这提供了“拨号”所需的所有设置和开关功能。
首席研究员、莫纳什大学阿瑟·洛厄里教授表示:“我们展示了一种自校准可编程光子滤波器芯片,自校准非常重要,因为它使可调谐光子集成电路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如根据颜色调换信号的光通信系统、运行速度极快的相关器、用于化学或生物分析甚至天文学领域的科学仪器等。”
洛厄里称,2020年该校开发出一种新型光学微通信芯片,构建了数据高速公路的多条通道,实现了当时最快的网速。而新面世的自校准芯片可成为这些数据高速公路的入口、出口匝道和桥梁,将这些通道连接起来,使更多数据能更快移动。研究人员表示,这一最新突破有望加速人工智能的发展,并应用于多个现实领域,如能够及时解读周围环境的更安全的无人驾驶汽车、能更快速地诊断病情的人工智能,以及更小的光子网络交换机等。
据科技日报报道,澳大利亚科学家领导的一个国际团队研制出首款自校准光子芯片,其能“变身”数据高速公路上的桥梁,改变当前光学芯片之间的连接状况,提升数据传输的速度。最新研究发表于《自然·光子学》杂志。
研究人员表示,这一最新突破有望加速人工智能的发展,并应用于多个现实领域,如能够即时解读周围环境的更安全的无人驾驶汽车、能更快速地诊断病情的人工智,以及更小的光子网络交换机等。
据悉,光子电路能够操纵和引导信息的光通道,也可提供搜索图案等计算能力,而模式搜索是医疗诊断、自动驾驶车辆、互联网安全等许多应用的基础。芯片的快速可靠重编程能加快搜索速度,但要做到这一点,非常困难且极其昂贵,而最新的自校准芯片克服了这一难题。
曾在与电子芯片竞争中落后的光子芯片,正在崛起。
近段时间以来,英特尔和英伟达投资Ayar Labs,华为入股微源光子及长光华芯,格芯推出新硅光子技术,新思科技成立OpenLight公司等等,头部大厂一系列举动都正在将行业目光聚焦到“光芯片”赛道。
随着5G、AIoT、云计算等各项应用的逐步落地,对数据传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数据中心光电转换必需的器件——光模块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有数据统计,在多平面网络架构下的,新一代数据中心对光模块的需求量增加了65倍。
LightCounting的预测显示,全球光模块的市场规模将在未来5年以CAGR 14%保持增长,预计2026年达到176亿美元。
其中,光芯片的性能直接决定光模块的传输速率,是产业链核心之一。以光通信产业链为例,光芯片位于整个产业链的顶端,占据光模块成本的50%以上,是整个光通讯产业链条中技术最复杂、价值最高的环节。
半个世纪以来,微电子技术大致遵循着“摩尔定律”快速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拓宽和深入,芯片的工艺制程已减小到5nm以下,但由此带来的串扰、发热和高功耗问题愈发成为微电子技术难以解决的瓶颈。
同时,在现有冯诺依曼计算系统采用存储和运算分离的架构下,存在“存储墙”与“功耗墙”瓶颈,严重制约系统算力和能效的提升。此外,处理器与内存之间、处理器与处理器之间信息交互的速度严重滞后于处理器计算速度,访存与I/O瓶颈导致处理器计算性能有时只能发挥出10%,这对计算发展形成了极大制约。
电子芯片的发展逼近摩尔定律极限,继续在电子计算技术范式上寻求突破口步履维艰。在面向“后摩尔时代”的潜在颠覆性技术里,光芯片已进入人们的视野。
光芯片,一般是由化合物半导体材料(InP和GaAs等)所制造,通过内部能级跃迁过程伴随的光子的产生和吸收,进而实现光电信号的相互转换。
微电子芯片采用电流信号来作为信息的载体,而光子芯片则采用频率更高的光波来作为信息载体。相比于电子集成电路或电互联技术,光芯片展现出了更低的传输损耗 、更宽的传输带宽、更小的时间延迟、以及更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
此外,光互联还可以通过使用多种复用方式(例如波分复用WDM、模分互用MDM等)来提高传输媒质内的通信容量。因此,建立在集成光路基础上的片上光互联被认为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技术,能够有效突破传统集成电路物理极限上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