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路协同为基础的智能交通才是无人驾驶的正确方向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无人驾驶系统采用先进的通信、计算机、网络和控制技术,对列车实现实时、连续控制。采用现代通信手段,直接面对列车,可实现车地间的双向数据通信,传输速率快,信息量大,后续追踪列车和控制中心可以及时获知前行列车的确切位置,使得运行管理更加灵活,控制更为有效,更加适应列车自动驾驶的需求。而这一切则是需要依赖车路协同系统。
车路协同将会是未来自动驾驶落地的重要环节之一,有了车路协同的帮助,自动驾驶真正的落地与运行才成为可能,且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及稳定性才能够得到保障。但与此同时,车路协同目前也有着诸多的问题与挑战亟待解决,只有充分解决并测试了这些问题,群众对于自动驾驶这种新兴技术才能够充分信任。另一方面,车路协同的基建建设也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未来全自动驾驶的真正落地也需要各方面的努力配合才能够真的成为现实。
都说5G普及之后收益最大的将会是自动驾驶,这话不错,自动驾驶的数据量之大是目前的网络传输所难以承受的,随着5G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将会对自动驾驶及车路协同带来质的改变。但是另一方面,网络的延迟与稳定问题也将困扰着相关从业人员。一旦无线信号强度出现不稳定或互联网传送带宽不稳定,那么远程遥控(比如5G 云代驾)将非常危险,对乘客和道路上其他人造成安全威胁。
未来的城市智能交通,不仅要有“聪明的车”,还要有“智慧的路”。车路协同能有效解决安全、拥堵、碳排放等重要问题。根据大会上披露的最新数据,百度智能交通方案已经在全国50多个城市得到实践和验证,其中AI信控技术百度已经做到了全球最领先的位置。
李彦宏认为,“以车路协同为基础的智能交通,可以让通行效率提升15%-30%,推动GDP每年2.4%-4.8%的绝对增长;随着智能交通的深入实践,四年之内中国的一线城市将不再需要‘限购’‘限行’。智能交通系统,有望降低90%交通安全事故。”
但是现在无人驾驶的事故也是不少的。2022年7月15日上午,在G50沪渝高速长兴段就发生了一起小车冲入施工区域造成车辆严重损毁的交通事故。姜某驾驶皖H号牌小型轿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他习惯性地开启了车辆自适应巡航和车道保持功能,就是我们平时经常说的智能驾驶和辅助驾驶。
相较于传统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能够最大限度排除人为因素对正常交通秩序的干扰和破坏,从而大幅度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更好地保护交通参与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但随着自动驾驶技术不断进阶,当中牵扯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其中最受关注的便是自动驾驶车辆一旦发生交通意外,应该由谁来担责?最近国内首部关于智能网联汽车管理的法规出台。据深圳人大官网发布消息,《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经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自2022年8月1日起施行。尽管目前市面上标榜L2++、L2.99、准L3的车型不少,但实际上这些车辆依然无法脱离驾驶员的操控。而按照条例立法时的规定,车上有驾驶者,驾驶者就是责任主体。但随着驾驶辅助功能越来越高级,界定事故责任的标准也应该更加细化。
自动驾驶技术摸索了十几年,但仍然处在行业早期发展阶段,技术、商业与安全仍是短时间内难以摆脱的隐形枷锁,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向商业化落地集中发力,整个行业开始去伪存真,对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
政策对自动驾驶也要求也愈发明朗,深圳出台的《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北京、广州、重庆等城市对Robotaxi车辆的态度也相当开明,并且在不断细化自动驾驶的监管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