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物联网行业向更加协作、透明和数字化方向发展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物联网为企业、政府和消费者带来好处。但这些功能不应该以牺牲用户的安全或减少隐私为代价。
当消防员到达燃烧的建筑物时,他们必须控制火势,营救居民,并在压力下保持冷静。随着物联网设备越来越多地部署在各个城市,消防人员可以获得更多信息,通过使用影响有需要的人的环境实时数据,拯救更多的生命,减少财产损失。
在有物联网设备的紧急情况下,救援人员可以使用收集的数据进行更有效、且更成功的响应。救援人员可以通过占用传感器了解建筑物的占用情况,通过公用设施和交通信号灯传感器了解周围的基础设施,通过可穿戴活动设备了解受害者的健康状况。这些以前无法获得的实时见解可以帮助救援人员更好地应对情况,挽救更多生命。
诸如此类的救生应用程序可以改变灾难的处理方式,尤其是在大规模部署的情况下,但公共安全保护不应该以牺牲企业、政府机构和公民的安全和隐私为代价。
物联网设备正以指数级速度部署,预计到2025年,物联网连接将达到270亿次。然而,物联网安全并没有跟上创新的迅猛步伐。随着物联网设备带来的生活便利和潜在的救生效益越来越多,发生激烈网络安全攻击的规模也在增长。
为了避免安全漏洞,制造这些设备的公司有责任迅速解决其产品中的漏洞。广泛采用物联网的风险不应超过其带来的社会效益。
谁是物联网最主要的客户?葛颀表示,据业界权威预测,到2030年全世界物联网连接将会超过370亿。这意味着370亿个终端,370亿个网络连接,370亿个应用产生的海量数据,以及数据背后的庞大生态。物联网产业发展方面要重点关注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核心市场,主要聚焦消费者、企业和智慧城市三大关键客群。
如何让物联网更好地为家庭、企业、社会发挥作用?葛颀表示,物联网已经不仅仅是产品集、解决方案,实际上物联网是数字时代最重要的生产力工具箱,ToC消费者会使用,ToB行业客户会使用,ToG政府更会使用,哪一个细分市场生产力工具使用得更好其效益就会更大、溢出效应就会更加明显。这需要物联网产业以开放的心态与相邻行业协同创新,即产业上下游和合作伙伴通过一体化的运营,有效管控成本、避免碎片化,共同迎接物联网时代大发展。
葛颀认为,物联网与传统产业消费互联网有三点不同,第一是生命短周期,物联网产业绝大多数产品最佳使用周期都是在5年左右,基本上到10年报废。所以在采购和部署物联网设备时,需要着重就投资回报率系统考虑。第二是生态强依赖,在物联网领域,没有一个企业能够提供从芯片到解决方案以及应用场景全栈式解决方案,都需要与芯片、模组及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以生态概念来指导运营发展十分重要。第三是前期成本高,需要考虑采购成本与应用规模的匹配度,选择合适时机切入市场。因此,基于生命短周期,生态强依赖和前期成本高,布局物联网数字化战略时就要有高度战略前瞻性和极强的系统性执行力,来构建发展机遇矩阵。
面向万物智联时代,萤石IoT开放平台可以在连接与AI能力上补齐部分物联网企业的短板,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企业又该如何加速突围呢?随着智能终端的功能创新在技术壁垒下趋于同质化,“音视频”能力已经成为了加分项。
在消费端,围绕音视频技术衍生了老人跌倒警报、学生坐姿纠正、远程逗宠等诸多创新场景,但对于终端厂商而言,音视频能力的开发门槛高,同时还要保障连接稳定性与用户体验,也极大地拉高了音视频功能应用的成本。
在产业端,以智慧工地为例,施工单位需要把所有物联设备进行集中管理,方便随时调取查看,而在复杂的施工环境中存在着设备种类多、集成方案不统一、多方共同监管项目、互动音画不同步等诸多问题。此外,在日常巡检场景中,传统的人为巡检流程冗长,牵扯的责任方较多,而且需要人为审核来甄别安全隐患,基于效率与准确率方面的考量,在智慧工地升级中,AI巡检往往是用户的必选项。但施工现场的环境很容易造成误识别,需要后期进行纠偏,无疑也增加了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