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体医院为依托的互联网诊疗等业务形态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随着疫情发酵,越来越多的公立医院积极“触网”,从而为更多患者提供远程服务。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互联网+医疗”迅速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有效配置;同时,“零接触”的医患互动方式,在减少人群聚集、降低交叉感染风险的疫情防控层面也发挥着巨大作用。由此,以实体医院为依托的互联网诊疗等业务形态,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在疫情以后“互联网+医疗”模式如果持续存在将作为线下就医的补充。主要服务的对象会是以常见病、慢性病和多发病为主的轻症患者和复诊患者,为他们提供即时的症状分析和用药指导,为线下门诊分流。未来随着在线诊疗平台建设的逐渐完善,提供的服务还可覆盖至院前预防和出院后康复等。而对于急症、复杂疾病或是初次发病的患者还是需要优先入院就诊以保证医患沟通和诊断的准确性。
互联网+”的科技力量,既缓解了疫情之下实体医疗机构的困境,又解决了百姓看病就医的“燃眉之急”。而服务的快速上线、稳定运行以及逐步完善的背后,离不开互联网医疗企业的参与和发力。 疫情爆发,一大批互联网医疗企业迅速投入到“科技抗疫”行动,发挥互联网力量,助力医院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
互联网医院借助互联网载体和技术手段,可以提供健康教育、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疾病风险评估、在线疾病咨询、电子处方、远程会诊及远程治疗和康复等多种形式的健康医疗服务。从全国多地的实践来看,互联网医院主要服务内容包括互联网门诊、远程会诊、远程诊断和远程监测等四大类项目,而在互联网门诊方面,目前以慢性病和部分常见病复诊为主,暂时还不允许进行首诊。
在国家层面,“互联网+医疗”的科技抗疫作用也得到了强有力的肯定。仅2月期间,国家卫健委连发4份文件,鼓励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进行疫情防控;3月2日,国家医保局和国家卫健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首次将常见病、慢性病“互联网+”复诊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正式打通医院“云端”服务闭环。 从互联网诊疗资质审批,到“互联网+医保”政策配套,再到20余家医院纷纷开通互联网诊疗服务,这一流程也在短时间内“一气呵成”。
互联网医疗虽然一直向前发展,但是发展速度比较缓慢,由于疫情的影响,互联网医疗出现爆发式增长,在线医疗通过线上问诊、药店送药或者送药上门等形式满足患者需求。互联网医疗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也将给医院、药店、药厂、患者带来巨大变化。我国医疗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有待加速。健康医疗智能化将成为未来社会和人民美好生活的刚需,以政策驱动新技术落地,有利于加快解决医疗领域深层矛盾。
互联网+医疗健康”涉及所有人的切身利益,也许有些人因目前在职在位,暂时享有某些特权,而当因种种原因离开了现有岗位,不再享有特权了,同样会感受到让患者看病不贵不难是何等重要!期待现在职在位的此项政策的制定者和落实者,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也为自己的长远利益着想,切实执政为民,这是我国“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关键的关键!加大投入、力促改革,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帮助医务人员实现“制度性减负”;进一步加快智慧医院建设,帮助医务人员实现“技术性减负”;精细化管理患者关系,重建医患和谐;让基层家庭医生和乡村医生,充分享受政策与技术红利,促进医疗模式适应老龄化趋势,弥补城乡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