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多座城市在加快打造新型智慧城市!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近年来,烟台市牟平区着眼当前基层社会治理新规律、新特点,不断适应新一代数字化技术发展新趋势,坚持从建设、管理、服务三个方面进行探索,大力推进县域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通过智能化创新赋能现代化治理,努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牟平,相关经验做法在全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现场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
通过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技术,及时从海量信息中分析研判出社会稳定、治安管控、民生服务、疫情防控等方面存在的矛盾点、风险点,精准掌握社会治理整体情况,智能辅助党委政府做出科学决策。三是实现立体化智能防控。投资近2.8亿元,推动智慧天网、智慧交通、智慧城管等基础设施建设,接入启用卫星数据平台3个,新建无人机机坞3台套、高点监控120台套、地面视频监控4000余路、各类地表传感器70余个,结合地下管网系统部署了100多套传感设备并重绘了涵盖17类管线的1200多公里地下管网,全力打造集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高空瞭望、地面监控、地表传感于一体的立体化监测体系,引入人脸识别、目标跟踪、热成像分析、自动报警等信息技术,在治安防控、铁路护路、防汛防火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
在许超看来,无锡的“社区通”和杭州拱墅区的“社区智治在线”核心是一样的,做的都是“数据回家”这件事。即通过完善市级人口、法人等基础数据,按照属地返还的原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逐步建立数据回流社区机制,实现人、地、事等要素数据下沉社区,形成村(社区)的基层治理数据库。
“各部门、条线的数据协同并不是容易的事,”邵莉静告诉记者。由于以往数据没有打通,社区居民的底数都是由社工上门走访“手工”登记获得,工作量繁重,推进速度慢,“通过自上而下的行政力量的推动,越来越多从各部门收集的数据回流到基层,省去了大量重复的人工劳动。”
以治理数字化推动治理现代化
一座城市的“智慧”,不仅体现在疫情期间的“急就章”,更体现在寻常生活中。
在滨湖区蠡桥社区,一个基于“社区通”平台的数字小区样板日臻完善。“以社区人员底数为基础,实现部门数据协同,持续更新其他便于基层开展各项工作的数据,比如空巢老年人、困境儿童、低保对象、特困人员、重度残疾人、孕产妇、慢性病基础病患者、精神病患者等特殊困难群体人员情况及其家庭成员等,建立重点人员清单。”蠡桥社区工作人员表示,有了这样明明白白的“人员底数”,各类补贴发放、居家养老、儿童看护、车辆违停等基层管理末端涉及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更为精准的、绣花针式的管理和服务。
一端连投资一端连市场
疫情冲击与科技进步同时催生了新消费、新需求。以光纤宽带、5G、数据中心、云计算等基础设施为支撑的互联网医疗、教育直播、公共服务等新兴产业迅猛发展。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互联网医院自运行以来,已服务患者近5000人次;疫情期间中小学线上教学,教师创新运用智慧教育平台,进行直播授课,保障教学质量;截至8月1日6时,“徐州健康宝”小程序已注册1005.89万余人,针对儿童、老年人还推出了可以反向扫码的“关爱码”,极大提升了疫情防控效率。
江苏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宣烨认为,从产业链角度切入,新基建要有适度超前思维。智能制造、物联网、车联网、智能驾驶、无人配送等关联产业集群潜力巨大,仍可以挖掘。
“推进新基建,必须解决如何落地、钱从哪里来、效能如何高效发挥等关键问题。”宣烨指出,考虑到政府财政承受能力,投资需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有机结合,在政府积极引导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让市场主体唱“主角”。与传统基建相比,新基建项目更偏重于信息化和创新领域,项目的科技化程度较高,意味着高新技术企业的参与度会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