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建设智慧城市,拥抱更加美好的生活!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智慧城市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促进城市内部系统之间高效协作,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建设。智慧城市并非一个空洞的概念,它意味着城市变得更“聪明”,既可以细致周密地为经济社会保驾护航,也能润物无声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自2009年以来,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历经了探索实践、规范调整、战略攻坚和全面发展四个阶段,呈现出分级建设、多点开花、提质增效的发展趋势,逐步实现了从信息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的发展过程转换。经过十余年探索,智慧城市不仅能有效缓解“城市病”、改善民生福祉,还能显著推进城市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目前,智慧城市建设催生了不同行业领域的智慧治理新形态,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如福建厦门“数字治污”、浙江湖州“数字治堵”、新疆克拉玛依的“数字油田”、广东顺德“数字政府”、上海杨浦“数字治疫”等。
智慧城市建设一直在路上,科技的“好钢”要持续用在不断回应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刀刃”上。然而,随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步入“深水区”,一些难点堵点问题日益凸显,顶层设计“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普遍存在,数据“聚而不通、通而不用”的情况比比皆是。对“技术为人所用”价值理念的重视不足,使智慧城市在面对突发的动态场景时容易显得“不知所措”,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老百姓的数字生活质量。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
随着我国技术的不断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性领域的快速发展,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未来,智慧城市在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数字经济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方面将发挥巨大作用。
在吴琦看来,智慧城市作为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交钥匙”工程建设模式已不适于智慧城市建设的需求,应强调以人为本,坚持统一规范、统一标准,融合、复用、兼容等基本原则。同时,智慧城市建设,需秉持聚力各领域优秀企业、集聚产业发展、赋能中小企业的智慧城市建设新思路,服务于城市治理、产业发展和城市生活,真正实现智慧城市的共建共享。
“未来,我们要在传统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和改造方面加大力度,包括分类别、分功能、分阶段、分区域修建更加先进的智慧道路,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改建、扩建更加完善智能的停车设施,增加停车泊位供给等,急人民之所急,解人民之所忧,有效保障合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出行停车生活需求,实现传统与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协调发展。”李叶妍强调。
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的重要战略任务,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在这方面,中国太保产险主动创新、积极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果。开发了系列的碳资产相关保险产品,包括碳资产损失类保险、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保证保险、减排设备损坏碳损失保险等产品,有效保障碳交易市场各主体的碳资产损失,鼓励企业节能减排,推动能源企业绿色低碳转型。
比如在能源行业方面,中国太保产险和申能集团合作的东海大桥海上风电二期项目的碳资产损失保险,以及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保证保险,是业内首创。这为能源企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创新了保险供给,积累了保险经验,为更大规模助力能源革命打下了一定的实践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