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绿色智慧城市建设,让生活更加美好!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022年7月29日,由国家电投、上海电气、申能集团主办的“绿色电力 美好生活”高峰论坛暨纪念中国有电140周年活动在沪举行。本次活动邀请政府、学界及企业人士,共同探讨和展望“双碳”目标下加快绿色低碳能源转型路径,分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建设低碳智慧城市的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让绿色电力赋能美好生活。
中国太保产险董事长顾越受邀出席并就保险如何助力新能源产业发展,助推绿色智慧城市建设的话题进行分享交流。
十四五期间,我国能源低碳转型进入了重要窗口期,新能源产业进入高质量跃升发展阶段。作为经济发展“助推器”和经济安全“稳定器”的保险,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助力新能源高质量跃升发展,不仅义不容辞,而且具有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中国太保产险在能源产业方面的保险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中国太保产险在新能源领域的保险,起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但种类单一,主要是水电且规模小。随着新能源产业进入高质量跃升发展阶段,保障领域由水电为主扩展到风电、光电及其他新型可再生能源,且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保障要求不断提高、风险保障需求巨大。因此,提高保险公司承保能力,扩大保障领域,切实保障能源建设过程中的灾害及意外风险,是保险业的首要责任,也是能源高质量跃升发展的基础保障。
比如在光伏发电领域,中国太保产险深度参与了五大电力集团及申能集团、中核工业等大型集团的光伏项目,承保金额达2000多亿;在风力发电领域,参与了60余个海上风电工程和运营项目,包括如申能集团在青海、新疆、内蒙古等地的新能源项目,承保金额近6000亿;在水力发电领域,连续多年首席承保参与了如三峡、白鹤滩、乌东德等国内前五大特大型水电的财产保险项目;在核电领域,参与了如三门核电、海阳核电新开cap1000机组工程等诸多项目。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李叶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推进城市智慧化转型,不仅可以直接实现“智能绿色”和“高效实用”两大目标,还可以通过基础设施智能化推动科技创新及智慧场景应用,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抗风险水平,提升城市的系统性和生长性,增强城市承载能力,从而实现“系统完备”和“安全可靠”的目标。
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对本报记者表示,当前,“大城市病”给城市管理者和居民造成了极大困扰,政府亟须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以优化城市的整体运行,破除城市发展困局。加上我国数字技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企业也需要大量能够支撑技术落地的场景,而智慧城市恰好可以满足所有的场景需求。
我国历来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等多份政策文件聚焦城市基础设施“补短板”。此次《规划》的印发,再次释放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速的信号。
李叶妍表示,城市基础设施是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撑、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防范安全风险的重要保障,智慧城市领域将迎来巨大的投资机遇。
强化智慧融合,提高人民群众的“数字获得感”。着力连接“数据孤岛”,推倒“数据烟囱”,打通数据共享和数据融合的“经脉”,保障不同群体、不同行业、不同区域公平享有“数字红利”,逐步破解城乡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不协调、不均衡问题。应重点以技术改善人民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帮助特殊群体跨越“数字鸿沟”、消除“数字贫困”,继续利用城市“智慧”巩固脱贫攻坚胜利成果,让所有人共享智慧城市建设红利,“一个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