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波段是如何划分的?火控雷达和相控雷达有何区别?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这篇文章中,小编将对雷达的相关内容和情况加以介绍以帮助大家增进对雷达的了解程度,和小编一起来阅读以下内容吧。
一、雷达波段划分
最早用于搜索雷达的电磁波波长度为23cm,这一波段被定义为L波段(英语Long的字头),后来这一波段的中心波长度变为22cm。 当波长为10cm的电磁波被使用后,其波段被定义为S波段(英语Short的字头,意为比原有波长短的电磁波)。
在主要使用3cm电磁波的火控雷达出现后,3cm波长的电磁波被称为X波段,因为X代表坐标上的某点。
为了结合X波段和S波段的优点,逐渐出现了使用中心波长为5cm的雷达,该波段被称为C波段(C即Compromise,英语“结合”一词的字头)。
在英国人之后,德国人也开始独立开发自己的雷达,他们选择1.5cm作为自己雷达的中心波长。这一波长的电磁波就被称为K波段(K = Kurz,德语中“短”的字头)。
“不幸”的是,德国人以其日尔曼民族特有的“精确性”选择的波长可以被水蒸气强烈吸收。结果这一波段的雷达不能在雨中和有雾的天气使用。战后设计的雷达为了避免这一吸收峰,通常使用频率略高于K波段的Ka波段(Ka,即英语K-above的缩写,意为在K波段之上)和略低(Ku,即英语K-under的缩写,意为在K波段之下)的波段。
最后,由于最早的雷达使用的是米波,这一波段被称为P波段(P为Previous的缩写,即英语“以往”的字头)。
二、火控雷达和相控雷达的区别
火控雷达和相控雷达主要区别是,性质不同、特点不同、主要应用不同,具体如下:
(一)性质不同
1、相控阵雷达
即相位控制电子扫描阵列雷达,利用大量个别控制的小型天线单元排列成天线阵面,每个天线单元都由独立的移相开关控制,通过控制各天线单元发射的相位,就能合成不同相位波束。
2、火控雷达
是通过计算机辅助系统,实现对整个武器系统的综合有效利用的过程。
(二)特点不同
1、相控阵雷达
优点:
①、波束指向灵活,能实现无惯性快速扫描,数据率高。
②、一个雷达可同时形成多个独立波束,分别实现搜索、识别、跟踪、制导、无源探测等多种功能。
③、目标容量大,可在空域内同时监视、跟踪数百个目标。
④、对复杂目标环境的适应能力强。
⑤、抗干扰性能好。全固态相控阵雷达的可靠性高,即使少量组件失效仍能正常工作。
缺点:
相控阵雷达设备复杂、造价昂贵,且波束扫描范围有限,最大扫描角为90°~120°。当需要进行全方位监视时,需配置3~4个天线阵面。
2、火控雷达
优点:
火控雷达一般都拥有较高的测量精度,配有距离和角度自动跟踪系统,能对目标自动进行跟踪,天线采用纵倾横倾稳定或波束指向校准。通常根据探测雷达指示的目标位置截获目标,并进行自动跟踪。有的具有一定的搜索能力。
缺点:
由于一般的火控雷达都是主动发射电磁波,因此容易暴露自身位置,成为对方攻击和干扰的目标。
(三)主要应用不同
1、相控阵雷达
在相控阵雷达直径为几十米的圆形天线阵上,排列着上万个能发射和接收电磁波的天线单元,每个天线单元配有一个“移相器”,每个“移相器”都由电子计算机控制。当雷达工作时,电子计算机就通过控制这些“移相器”,来改变每个辐射器向空中发射电磁波的“相位”,从而使雷达波能像转动的天线一样,完成对空搜索使命。
相控阵雷达使用1个不动的天线阵面,就可以对120度扇面内的目标进行探测,使用3个天线阵面,就能实现360度无间断的目标探测和跟踪。“铺路爪”就有3个固定不动的大型天线面阵,可以对360度范围内的目标进行探测,探测距离达5000公里。
2、火控雷达
一般在综合武器平台如飞机、军舰(都携带多种可并发的武器)上使用。可以现实获取战场态势和目标的相关信息;计算射击参数,提供射击辅助决策,控制火力兵器射击,评估射击的效果。
经由小编的介绍,不知道你对雷达是否充满了兴趣?如果你想对雷达有更多的了解,不妨尝试度娘更多信息或者在我们的网站里进行搜索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