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为何会大幅降价?是否会影响消费电子价格?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芯片市场已经开始出现分化,但目前各国仍在继续提高芯片产能,芯片企业也纷纷制定扩产计划,各路资本的疯狂涌入,更加剧了市场对未来芯片产能过剩的担忧。2021年全球出货了1.15万亿颗芯片,过去两年的全球性“缺芯”,让许多芯片制造商们不断扩产增能。今年初,英特尔宣布在美国俄亥俄州建设两座新芯片工厂,初始投资超过200亿美元,预计将于今年开工,2025年底投产。
这让世代生活在这里的居民感到非常难过,因为他们不得不把自己的房子卖给了英特尔工厂。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 刘兴亮: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到2024年,总计有25座8英寸与60座12英寸晶圆厂建成,总投资额将近一万亿元。届时全球8英寸晶圆产能将提高近20%,12英寸产能提高将近50%。与产能相对应的是库存水平的不断增长,据日经新闻报道,以全球近2350家芯片相关的上市制造公司为对象,整理得知,2022年一季度库存金额,比2021年年底暴增约970亿美元,库存剩余量和增量皆创10年来新高。
消费电子市场需求的持续减弱,曾在上半年引发过一波芯片急跌,而近日多款芯片报价“雪崩”,让半导体供应问题再度成为行业焦点。
据央视新闻报道,作为电子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意法半导体芯片曾是2021年最紧俏的芯片产品之一,市场报价一度上涨至3500元左右一个。而在2022年,同款芯片从高位下滑至600元左右,降幅超80%。另一型号的芯片,去年价格维持在200元上下,目前售价仅20元左右,只有最高价的十分之一。
也有芯片经销商从业者告诉界面新闻,即使降价幅度巨大,目前两款芯片的报价仍高于2020年芯片供需危机爆发时的常态价格,比如前述降价至600元的意法半导体芯片,其2020年报价甚至不到10元,而目前报价20元左右的芯片,其常态化价格只可能更低。
所谓常态价,指的是芯片市场行情平稳、供需平衡下的价格。目前来看,大量芯片不仅尚未回到疫情前的价位,反而暴涨暴跌成了一种“常态”。
上半年以来,三星、戴尔等纷纷下调订单,波及芯片采购。以显示驱动芯片为例,因显示面板需求骤降,面板驱动芯片库存也随之升高,而终端对上游芯片的需求主要取决于库存的调整,一旦因库存过高而导致采购需求下降,驱动芯片厂商也只能降价去库存。
对此,专家表示,短期内这些商品的价格不会受到影响,但是在超过半年时间的长期来看,会有降价趋势。
今年以来,消费电子类控制芯片的市场价格持续走低,从百元高位跌至两位数。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刘兴亮表示,公开数据显示,集中在消费电子领域,尤其是在面板用芯片、通信用芯片、模拟芯片等众多大类芯片中,价格降幅都不小。其中,大部分近两个月内跌价超过20%,部分芯片降价超80%。
为何芯片降价幅度这么大?有电子科技公司负责人表示,因为2022年全球手机销量下滑,导致手机用电子芯片供大于求,各大手机厂商纷纷调低出货量目标,并向上游芯片厂商砍单。智能手机需求呈现疲软趋势,整机厂商的零部件库存日渐垒高,使得零部件的需求也开始走低。
有业内人士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此次芯片并非单纯“降价”,而是在去年芯片价格疯狂涨价基础上的一个回落。
那么,芯片价格的涨跌,会不会影响到消费者购买手机的价格呢?分析人士表示,芯片是手机等消费电子商品的关键零件,它的价格一定会影响整个手机的成本价。但是,这个影响周期并不是立竿见影,而是有一定周期的。因为一般厂商会至少提前一个季度向上游芯片供应商订货,包括订货价格和手机售价都是早已有所预判的。而在下一部新发布的手机中,这些因素则会被考虑进去。因此,如果近期芯片价格回落的话,半年后的5G手机等价格可能才会有所体现。
潮电智库董事长孙燕飚对北青报记者表示:“手机厂商好不容易把价格涨上来了,不会这么快降价。手机厂商毛利很低,它一定会稍微等一等,其实主要就是看竞争对手的价格体系。再加上手机价格体系一旦定下来了之后,不能随便更改,所以,芯片下降的这个红利,可能会在接下来的一些网购活动中体现。”
对于芯片价格下降,手机是否会降价的问题,转转集团数据部的分析师冯凯丽表示,影响手机价格的因素比较复杂,除了芯片等硬件成本因素外,市场供需更是关键要素。
热销机到手价走势如何?
对于消费者来说,比较关注的手机价格分为定价(发售价)和零售市场实际销售价(到手价)两块。
“旗舰机型的定价区间对于厂商来说是维系品牌价值的重要因素,因此一般会相对稳定,即使主动调整定价,幅度一般也不会超过千元,但这和终端销售市场消费者实际的到手价还是会有较大差异。”冯凯丽介绍,从上半年开始,受出货量下滑等因素影响,包括苹果以及各大国产厂商在内都在调整自身主力机型在零售市场的销售价格,从而来确保达成销量目标和稳固市场份额,主要措施是以官方降价、渠道商降价为主。
据媒体报道,在经历了价格暴涨后,芯片市场开始出现降价销售的情况,部分芯片价格甚至开始出现雪崩式下跌,跌幅达到九成。
虽然芯片供应紧张有所缓解,但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的快速攀升,一些车用芯片供不应求的现象也在出现。在经历了上半年的涨价后,下半年新能源汽车会不会降价?
8月19日电 (中新财经记者 吴涛)近日,“芯片价格雪崩”引发热议,部分芯片从去年高位的200元降至现在的20元一个,对比不久前还有大佬“打飞的”求芯片,仿佛一夜之间,芯片价格就“雪崩”了。
芯片进入降价周期?
根据德邦证券发布的7月份IC价格跟踪月报显示,7月份,中低压MOSFET价格环比下行,中高压产品稳中有涨。MCU(微控制单元) 渠道价格继续回落。
Nordic蓝牙SOC芯片价格则保持弱势。这款芯片适用于可穿戴产品及IoT应用,其价格从2021年底达到高点后就开始下行。
中新财经记者观察,很多芯片都有上述蓝牙芯片类似的价格周期,去年某个时间点达到历史高位,然后开始断断续续下滑,持续至今。德邦证券指出,2022年第一季度,TI通用型DC/DC芯片渠道价格就开始下行,但目前来看,总体稳定。
当然,不乏个别芯片极端降价,但降价周期长达几个月甚至一年,并非一夜“雪崩”。据媒体报道,有芯片在2021年价格维持在200元左右一个,目前售价仅为每个20元左右,只有最高价的十分之一。
有芯片行业从业人员对中新财经表示,芯片涉及面非常广,内部也有很多赛道,总体来说,某些消费类的芯片,比如手机芯片库存积压较多,本来就竞争激烈,碰上手机需求疲软,肯定价格影响比较大。但汽车电子等领域,芯片仍然是供应紧缺。
芯片价格自然受供求关系影响,如上所述,芯片价格下滑一个直接原因就是需求疲软造成。有证券分析师分析原因在于行业竞争加剧、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上游产能扩产过快。
以手机行业为例,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国内市场手机总体出货量累计1.36亿部,同比下降21.7%,其中5G手机出货量1.09亿部,同比下降14.5%,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80.2%。
另外,去年的“缺芯潮”让很多芯片公司加大了生产马力甚至进行扩产,光大证券研报就指出,本土晶圆厂数量和产能规划在超预期增加,海外芯片设备的进口周期变长加重了这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