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屏方面,使用屏下摄像头技术的手机在2022年下半年迎来一波发布小高潮?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这款芯片很难订到货,我联系原厂都没找到,你能帮我找到货吗?”在近日深圳的一场电子展上,不时会听闻此类问询,缺芯的焦急感瞬间充斥于交谈中。若再穿梭于展台间,消费电子芯片局部过剩的讯息又不绝于耳,动辄百分之八九十的跌价更是令人咋舌。
缺芯的暴涨和暴跌、供过于求和供不应求、蓝海和泡沫,矛盾感交织在半导体市场当中,也折射着芯片供应链和交易市场的复杂。
价格的异动将中游的芯片分销体系带到大众视野,尤其是模拟芯片和MCU的现货价抛物线备受热议,“去年有的品类从几十元飙升到上千元,还是有人要,今年有的芯片跌90%以上也卖出不出,”一位电子元器件交易平台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价格大幅波动主要是因为囤货炒作,由于价格传导存在滞后,今年需求下滑后明年可能还会下降。”
而波动的因素不仅仅是中间的现货商,上游产能建设的周期性和下游的需求萎缩都影响着芯片走势。比如存储芯片的期货属性强,本身周期性特别明显,产能扩张后供大于求就会出现价格下降,在产能过剩时又进入下一轮工艺升级迭代,周而复始。
同时,下游终端需求则牵动着产业链神经,今年订单减少、库存高企、消费疲软,令供需的天平继续倾斜。
叠加上疫情和贸易环境的变化,两年多来,芯片产业的各类预测难言长久,一直都在动态修正中。震荡着来到2022年,结构性缺芯已经成为常态,整个半导体市场的分化现象也愈发明显。
“TI(德州仪器,模拟芯片龙头)、ST(意法半导体)、瑞萨、还有中国台湾厂商的芯片,去年涨疯了。之前就像中彩票一样,很多人一盘料就赚一套房子,只要押对料。今年其实是回归到正常市场,所谓的下跌是此前的炒作行为带来的。”前述电子元器件交易平台负责人谈道。
其中的“很多人”更多的是指层层分销商、现货贸易商。在芯片的销售渠道体系中,主要包括原厂直销、授权分销和独立分销的方式。而原厂芯片的出货路径各有不同,中间有代理商、贸易商、独立分销商等多种类型的销售角色,如毛细血管般铺开。
一般而言,原厂和客户有长期供货的计划交易,龙头企业和原厂往往直接建立联系,同时原厂也有固定的代理商帮原厂铺货,但是市场上仍会有现货需求,因此也会出现第三方的分销商。
不可否认,当下的智能手机正逐步变成一个有魔力的小盒子。
一方面,当屏幕熄灭,无论哪个品牌,正面几乎一致,形态上也几乎相同,这趋势基本上是由于「智能手机」崛起带来。
而在另一方面,智能手机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逐步变大,它占据了我们工作、生活和娱乐的大部分时间。
智能手机的形态正变得一致,逐步扮演成互联网入口与网络内容容器,当屏幕亮起来的时候,它的吸引力才会凸显出来。
屏幕几乎影响了智能手机的形态,也影响了人们使用智能手机的习惯和方式。
从 3.5 英寸的小屏幕,到 7 英寸的大屏幕,限制屏幕再次变大的并非是工艺,而是人们的手掌,再大下去就握不住了。
但这并没有限制人们的想象力,取自于书本,想要拿住更大的屏幕,「折叠」成为目前可行的方案。
自三星在 2019 年发布折叠屏手机,短短 3 年时间,折叠屏已不再是人们口中的花瓶,而逐步变成了与其他 Android 旗舰似的「全能」产品。
国产折叠屏,后来居上
折叠屏其实只解决了如何能握住更大屏幕的问题。
从实体按键到全触控屏幕,屏幕大了,交换的信息也从单一的文字逐步转换为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此时,更大的屏幕往往会有着更大的优势,去呈现更多的信息量。
自研芯片、计算摄影、游戏性能惊艳、影音效果拉满……闭上眼睛,回忆2021年所发布的旗舰智能手机,想要换机的你可能会迷糊:面对这些天花乱坠的宣传语,到底买哪款手机?
为抢占华为缺席的高端市场和品牌上攻,手机厂商们不断提升配置和引入新技术。“从整体市场看,中国的手机行业已经完成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转变,手机供给从短缺变成过剩。”独立经济学家、财经评论员王赤坤说。
在同质化竞争程度较高的成熟手机市场,持续提升性能仍是各大智能手机厂商增强现存用户黏性、吸引其他品牌用户的必要手段。那么,2021年手机厂商通过哪些方面来提升产品性能和吸引力?
电子创新网CEO张国斌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2021年大家提的主要是高刷新率、游戏高帧率和计算摄影,5G的东西暂时不怎么提了,主要还是提升用户体验,这些都是用户可以切实感受到的。”
而旭日大数据董事长孙燕飚认为,智能手机的技术创新已经达到天花板,摄像头、屏幕、电池等元器件经过多次迭代,再想进行大幅度创新难度大。“很多技术创新更多是来自于供应链创新,而供应链创新往往没有壁垒。”他表示,自研芯片和折叠屏手机是2021年智能手机行业的两大创新点,也将是行业2022年的技术发展方向。
王赤坤表示,当手机行业发展红利消失,各大玩家在有限的存量市场下拼杀,不是共同成长,而是此消彼长。
有关调查数据显示,相机、外观设计、处理器、屏幕和电池续航等因素是用户购买新机时最为关注的指标,因此,手机品牌在推出新机时也多以上述性能优化为主要卖点。
作为常规升级的必选项,处理器、外观设计、电池容量等自然是手机厂商们发布会上的介绍重点。复盘2021年智能手机的技术发展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总结一番。
在全面屏方面,使用屏下摄像头技术的手机在2021年下半年迎来一波发布小高潮,比如中兴Axon 30 5G、小米MIX4、三星Galaxy Z Fold 3。屏下摄像头技术虽然被认为是实现全面屏的终极演进方案,但目前仍存在一些技术难点待解决,因此还没有迎来大规模商用普及。
在屏幕刷新率方面,安卓旗舰机型普遍已升级至90/120Hz高刷新率,部分机型(如Redmi K30至尊纪念版、iQOO Z1)已启用“电竞级”144Hz刷新率,在滑动、页面切换以及游戏过程中画面更为流畅,有效提升了动态观看体验。
而高刷屏(高刷新率的屏幕)是“电老虎”,配合着手机屏幕高刷新率日益普及,LTPO(低温多晶氧化物)技术成为2021年手机行业最热门的新名词之一。这种技术可以根据显示内容实现自适应刷新率,降低屏幕的功耗,或许在不久的未来,LTPO技术能让手机屏幕进入“自由高帧时代”,目前只有三星Note20 Ultra、三星S21 Ultra、一加9Pro、OPPO Find X3 Pro等少数机型采用了LTPO技术的屏幕。
在以往不被重视的触觉反馈上,随着游戏触感、动感视频等应用场景被逐渐开发出来,触觉反馈效果更佳的X轴线性马达从高端旗舰也在2021年开始“下沉”到中低端手机,Redmi Note 10系列、OPPO K9s是其中的代表。瑞声科技电磁传动产品线副总经理丁祥表示,X轴线性马达成本已经降至以往的一半,现在可以说是X轴线性马达的高速发展期,很多内容的加入让整个生态真正变成了可以无限延展的场景。OPPO发布了旗下首款自研NPU(嵌入式神经网络处理器)芯片和首款折叠屏手机,并把折叠屏手机的价位拉至史上最低。借助这套技术“组合拳”,OPPO或有实现弯道超车的希望。
12月14日,OPPO正式发布首款自研NPU芯片“马里亚纳MariSilicon X”。据悉,该芯片为影像专用NPU芯片,也是全球首个采用6纳米制程工艺的移动端独立NPU,在四个技术领域实现了突破:强大的AI(人工智能)计算能效、行业领先的Ultra HDR、无损的实时RAW计算,以及最大化传感器能力的RGBW Pro。
OPPO创始人陈明永在发布会上说:“2019年,我提到要有十年磨一剑的信念,勇于迈进研发深水区,构建最为核心的底层硬件技术。现在,我可以明确地说,自研芯片就是研发深水区。”
而OPPO把这款芯片以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命名,也隐喻了其攻坚自研芯片的决心。自此,OPPO成为第四个拥有自研芯片的国内手机厂商。
事实上,华为“断芯”后,各大国内手机品牌都开始加速芯片布局。其中,小米、vivo自研的均是ISP芯片,同样注重提升影像表现能力。那么OPPO的NPU芯片与友商的ISP芯片有怎样的区别?
一位OPPO造芯的相关人士表示,首先马里亚纳MariSilicon X是一款影像专用NPU,其AI能力是传统ISP所完全不具备的。其次,只有影像专用NPU可以解决目前ISP通用算力不足的难题,这是未来影像发展的主流方向。最后,行业里其实对于ISP没有一个共识,只要参与了影像的某一个处理环节,就可以把它称作ISP。影像专用NPU核心是通过AI的能力参与到影像处理中,做最擅长的事情,解决目前主芯片解决不掉、但又是痛点的东西。
“在目前扶持国产芯片的大环境中,各手机厂商验证国产芯片的力度很大,而OPPO是其中很努力、积极的一个。验证国产芯片需要手机厂商使用、改进,并最终实现应用。手机厂商造芯片的好处在于自研自用,并且出货量越大就越具备优势。此次OPPO的6纳米NPU芯片投入很大,不过还要看后续是否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半导体产业研究机构芯谋研究分析师张亚告诉中国商报记者。
那么,芯片实现了零的突破后,手机厂商距离自研SoC(系统级芯片)还有多远?张亚表示,研发SoC芯片的难度很高。首先消费电子是一个迭代速度很快的应用终端,高通、联发科等成熟厂商的芯片迭代速度(每年都要出新产品)和研发速率是很快的,因此与其竞争的难度很大;其次做高端SoC芯片的资金成本很高,前后的研发投入会达到数亿美元,但是做低端SoC的意义又不大。而且造芯片需要设计商跟代工厂之间有密切的合作,才能良性循环下去,否则一旦流片失败,之前的投入就打水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