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生态正加速形成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中国医疗服务逐步迈入3.0阶段,互联网医疗生态正加速形成,在线医疗健康服务平台正处于用户加速渗透与需求深度挖掘两方面共同发力阶段,力求整合各个主体,构建良性的在线医疗健康服务生态价值链,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更好地满足用户的实际医疗需求。
医疗健康大数据作为大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人的全生命周期,包括个人健康、医药服务、疾病防控、健康保障、食品安全、养生保健等多方面数据。但目前医疗健康大数据面临法律法规不健全、数据泄露、数据安全防护意识差、维护数据安全人才缺口较大等一系列安全问题,严重威胁个人生命财产和国家安全。因此,在大数据时代,如何进一步加强医疗健康大数据安全防护力度,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优质的医疗资源就那么多,不管如何分配,优质医疗资源覆盖不到的地方还是占多数。这就需要创业者们在现有的资源供应环境中创造“增量价值”,创造提高效率的解决方案,再多的搬运也解决不了问题。医疗服务生产力水平要想有质的提高,以人类医生经验为基础的生物医学,远远赶不上现代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
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前景,取决于它能否给社会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在这一点上,它跟传统医疗没有差别。患者并不满足于更方便地找到好医生咨询、挂号,而是要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资源。这一步实现不了,所谓的渠道优势就会失去吸引力。比如,有人想整形,通过平台联系好了手术,结果做手术的地方不是医疗机构,不仅没有改善医疗体验,反而要面对巨大的风险,显然会对互联网医疗作出负面评价。从这个角度看,对互联网医疗提出资质要求,无疑是一道必要的防火线。
在线服务结果的准确性、支付和报销困难、现有技术法规不成熟等,都是阻碍用户接受在线医疗健康服务的原因。便捷、高效、专业等是用户集中关注的因素,精确的需求匹配、完整的随访的体系等都是亟需解决的需求,形成全程化的专业医疗健康管理服务,对用户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和服务,这是在线医疗健康服务未来重要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技术对医疗领域的介入,从大方向上看符合社会发展需求,有助于推动我国医疗服务行业的升级改造,为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比如,改革服务流程,改善内部管理,优化资源配置,用智能设备监测病情,用临床大数据对接研发药品,互联网技术有很大的发挥空间。不少过去期待的改进已经成为现实:支付宝、微信开通预约挂号、缴费服务,不用再一大早现场排队,甚至熬夜排队。
医疗领域的“互联网+”,还有巨大的潜力等我们去挖掘。很多医改小目标,都可以在这个技术基础上轻松实现,除了在家门口看病、缩短看病时间等好处,还有助于家庭医生的推广、慢性病的管理、检查结果的互认等。互联网与医疗的融合是大势所趋,虽然原始生长的阶段,问题不少、风险也不小,给用户及社会带来不少麻烦。不过,面对“成长中的烦恼”,无须“把孩子和脏水一起泼掉”。面对新业态,采取守住底线、了然动向的包容审慎态度,主动拥抱技术进步而不是被裹挟着前进,我们才能更好地享受“互联网+”的红利。
加大互联网医疗健康大数据安全宣传,提升政府、医疗机构、企业、社会公众等对医疗健康大数据信息安全防护的意识。建立安全信息通报和应急处置联动机制,建立健全“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安全工作机制,完善风险隐患化解和应对工作措施,加强对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安全、患者隐私等重要信息的保护,加强医疗健康数据产生、采集、传输、存储、共享、使用、销毁全生命周期中数据安全保障,加强医药企业、科研机构等部门的安全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