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众号精选 > 瞻研究
[导读]无论“散装江苏”、“江苏十三太保”还是“联邦江苏”,关于江苏的地域笑话在网上永不过时,尤其是调侃起南京来毫不留情,如“安徽实际省会”、 “江苏挂名省会”,就连南京自家法院判决书中,都有过错把“江苏省南京市”写为“安徽省南京市”的例子。还有比南京更尴尬的省会城市吗?

导读:

如果你看到有人自我介绍时,不报省,而是精确到市、县、村,十有八九就是江苏的,如果一开口说是江苏,那绝对是南京的。

无论“散装江苏”、“江苏十三太保”还是“联邦江苏”,关于江苏的地域笑话在网上永不过时,尤其是调侃起南京来毫不留情,如“安徽实际省会”、 “江苏挂名省会”,就连南京自家法院判决书中,都有过错把“江苏省南京市”写为“安徽省南京市”的例子。还有比南京更尴尬的省会城市吗?
南京,尴尬的省会城市

首先从地理条件来看,“又小又偏”,就注定了南京的尴尬。

南京市总面积6587.02平方千米,与相邻省会城市相比,南京不到杭州(16850平方千米)的零头,约合肥的一半(11445平方千米);在中国的省城面积排名中,南京倒数第二,仅比海南省的海口略大些。

面积小就算了,南京还位置偏僻,位于江苏省最西南端,北接安徽省滁州市,西连安徽省马鞍山,南邻安徽省宣城市,

简单来说,南京三面被安徽包围了,如果将其版图嵌入安徽,严丝合缝毫无违和感,难怪被叫“徽京”。

这也就导致南京在江苏省内“又小又偏”,经济辐射力弱,无法触及北部的徐州、宿迁、连云港。

有趣的是,南京都市圈还是唯一一个跨省的都市圈,圈住了江苏的镇江、扬州等,纳入了安徽的马鞍山、滁州、芜湖、宣城等城市,进一步坐实了“安徽省南京市”。

其次是人口结构问题。根据七普数据,南京比全国提前10年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60岁以上人口占南京总人口的18.98%,超出新一线城市老龄化程度均值约2个百分点,在新一线城市中老龄化现象较为明显。

这也让南京被调侃“活人即人才,年轻人则是优质人才”。

但最尴尬的是,江苏省的经济龙头常年被苏州把持,南京万年老二。

在刚刚公布的2022年上半年GDP数据中,苏州市以GDP总量10962.4亿元排名江苏省第一,占全省GDP总量的19.25%,南京市以GDP总量7879.4亿元排名全省第二,占全省GDP总量的13.84%。

江苏人只知“苏锡常”,从不提“宁锡常”。

同样是省城,隔壁的杭州赶上了互联网经济风口,有电商之都、网红直播之都等名片,经济实力比自己差的合肥,凭借新能源汽车跑出黑马之姿。

失去声音的南京,出路在哪里?





南京,急需一张新名片

其实,南京被安上“弱省会”的名号是有些委屈的,它的弱只是相对强手如云的长三角而言。

把时间线拉长,你会发现,南京一路走来,步子极稳,从2016起GDP逐年增长,2020年首次迈入GDP全国十强,2021年继续守成,今年上半年GDP数据出来后,十强依旧在手。

另外,从人均数据来看,南京2021年人均GDP17.356万超杭州,与苏州、上海相差无几,人均收入6.61万,与苏杭同一档;在象征经济质量的人均经济指标人均社消上,领先于上海15.4%,是杭州的1.52倍之多。

至于“弱省会”,更要说道说道。

长三角经济体量庞大,GDP在全国占比达到24.1%,8个万亿城市,2个8000亿城市,8个5000~8000亿城市,8个3000~5000亿城市,14个1000~3000亿城市。

在发展相对均衡的长三角打造强省会本就是个伪命题。

2020年,《求是》杂志刊发重磅文章《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提到“城市组团式发展”、“网络型城市群结构”、“避免一市独大”等词句,犹如当头棒喝。

其中所释放出的信号不言而喻,避免倾尽一省之力发展单个城市,导致“城市病”,瘸腿走路,加剧地区发展不平衡。

是以此后“强省会”、“强门户”虽然出现在多个省份的十四五规划中,但副中心城市或者都市圈频频被提及。

正所谓“独木不成林”,南京如今若再重提“强省会”战略显然已经不合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趋势。

所以,南京,最应该做的是放弃“强省会”这一“虚名”,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找准定位,融入其中,确立悍然不可松动地位才是当务之急。

这张名片,该如何打造?

目前,南京四大支柱产业为汽车产业、钢铁产业、电子信息制造业和石化新材料,但发展前景不一而足。

其中,汽车产业整体萎缩趋势明显。2017-2020年,南京市汽车产业规上企业营收呈波动下降趋势,由2017年的1613.04亿元降至2020年的1210.33亿元,近两年同比下降幅度均超过15%。

不过,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可以作为特色产业,弥补萎缩的汽车产业。

钢铁产业产量小幅稳定增长,石化新材料产业在2018年达到峰值后逐年下降,但这两大产业在“双碳”大背景下,面临转型升级的困难更为直接,再加上原本第二产业比重就小,显然不适合作为未来发展主力,只能打辅助。

只有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呈现逆势增长,在2017年营收达到1568.82亿元后连续两年下降,2020年营收强势回升,2021年继续增长。

其中,集成电路表现亮眼。2018-2020年集成电路产量逐年上升,2020年产量达到306937万块。

答案也呼之欲出,集成电路产业!

或者更为通俗地说,造一个“芯片之城”。

从几年前的封锁华为,到近期的“芯片法案”、“断供EDA”,半导体行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久违了的“落后就要挨打”的滋味引得群情激愤,提起芯片无不捶胸顿足,芯片自强刻进骨髓里。

从地区看,长三角发展半导体产业氛围浓厚,已成为国内集成电路规模最大、产值最高的一大区域。

其中,上海属于“全能选手”,打造出“中国硅谷”张江,集设计、制造、封测三大环节在内的全产业链,产业规模占全国23.41%;

无锡封装技术领先,落户了SK海力士半导体等海外大厂,同时培育出了无锡华润微、江苏长电等本土龙头型企业,一大批中小企业;苏州优势在半导体材料,拥有庞大的制造工厂,在封测环节独领风骚,早早吸引来AMD;

南通侧重半导体模组和封装;宁波汇集大批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企业;绍兴定位“小芯片”,聚焦专用集成电路及模组、智能传感器等细分领域,引来中芯组建生产线。

在这样的氛围下,南京把集成电路写在名片上,顺理成章,并且还将为长三角半导体产业强芯补链,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死磕晶圆厂,“芯片之城”初见端倪

鉴于许多地方掀起一波波芯片热潮,南京提出“芯片之城”是跟风吗?

从南京自身来看,有着别的地方所不具备的底蕴,那就是扎实的电子工业基础。

许多人不知道,南京,曾是中国电子工业时代的领头羊,新中国成立后,南京电照厂研制出第一只国产化的电子管,1951年改组成南京电工厂后,1958年又试制出半导体中锗二极管、三极管及微波半导体器件。

此外,从世界经验来看,“芯片之城”离不开人才。而南京不仅是国内最早一批拥有半导体研究所的城市之一,还坐拥53所高校,其中12所双一流高校,诞生了200多名院士。

南京大学的物理系以及电子工程系、东南大学的电子系等都是我国优秀半导体人才的主要输出地,南京发展半导体产业不愁没人才。

南京还筹建了我国第一所芯片大学。2020年10月22日,南京集成电路大学在南京江北新区正式揭牌成立,由东南大学与江北新区政府合作,培养集成电路人才,缓解集成电路领域的人才短缺问题。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南京的新名片“芯片之城”也是如此。

纵观南京发展集成电路产业之路,始于狂砸芯片制造,未来在芯片设计。

进入2000年代,当时,长三角仅上海、无锡2座晶圆厂,南京于是将目标锁定在晶圆厂,虽然投入成本高、风险大,但收益巨大。

2003年,南京首个半导体项目高新半导体公司动工,注册资本1.2亿美元,规划两条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年产能72万片6英寸晶圆片;2004年进一步开发8英寸及12英寸芯片加工生产线。

2015年3月与台积电达成协议,投资30亿美元在南京浦口经济开发区建设一座12英寸晶圆工厂,预计建成后产能2万片/月。

这是台积电在台湾岛外建的唯一一座12英寸晶圆厂,双方合作十分顺利,台积电(南京)创下3项纪录:第一是建厂最快,仅花14个月;第二是上线最快,不到半年就进入生产;第三是最美且最有特色的台积电厂区。

同年11月签下德科码“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CIS)产业园”项目,一期项目为一座8英寸晶圆厂,预计投产后产能达4万片/月;二期项目为一座8英寸晶圆厂和一座12英寸晶圆厂。

然而,15年筹谋最后只有台积电为南京建下第一座晶圆厂,踩坑不少,好在南京集成电路产业就此走上正轨。

目前,南京Fab16厂主要制造12nm、16nm工艺的芯片,但在刚刚举行的2022年世界半导体大会上传来消息,斥资近30亿美元扩建的 1B 期28nm工艺产线,即台积电南京二厂,预计将在2022年下半年量产。

台积电如一块强力磁石,为南京吸引来整个半导体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芯片IP企业ARM,EDA企业新思科技、Cadence、芯华章;芯片设计厂商紫光展锐、华大半导体、中电科55所、龙芯中科等;芯片封测企业华天科技等。

资本也闻风而来,根据IT桔子的统计,2015-2021年间,南京的集成电路投资规模与事件均呈现逐年增长,投融资市场活跃程度逐年提升。截至12月,南京市2021年集成电路产业投融资事件数达到27起,投融资金额实现50.27亿元。

南京先后出台多个政策,勾勒“芯片之城”蓝图。在2018年启动的南京创新名城建设中,集成电路技术就是主攻方向之一;在南京市“十四五”规划中,强调建设“芯片之城”,发展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千亿级集成电路产业集群,目标到2025年实现其产业链整体实力进入全国前列。

具体到产业布局,即“一核两翼三基地”,以江北新区为核心,重点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

江宁开发区重点打造国际先进、国内一流、自主可控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基地,南京开发区大力发展新型显示、人工智能、汽车电子等中高端芯片设计与制造产业。

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南京集成电路产业共有183家规模以上企业,其中IC(芯片)设计业155家,晶圆制造业2家,封装测试业8家,IC支撑业18家,累计实现营收475.25亿元人民币。

南京也成为2021年全国芯片设计业增速最快的三座城市之一,其增长率高达107%。155家IC设计业实现营收333.28亿元,同比增长17.4%;营收规模位列全国第6;营收过亿元企业数量达到70家。

南京,这座悄悄成长的“芯片之城”,终于要扬眉吐气了。

前瞻经济学人APP 产业观察组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详见:

【1】《城市产业画像系列:2022年南京市产业全景分析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

【2】《2022-2027年南京市数字经济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

【3】《2022-2027年中国半导体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政策研究、产业链咨询、产业图谱、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指南、IPO募投可研、IPO业务与技术撰写、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

参考资料:【1】《详解台积电技术计划:3nm芯片将于今年下半年量产》,钛媒体【2】《谁是芯片晶圆厂“基建狂魔”?》,雷锋网

【3】《“失去互联网经济的” 南京 半导体产业的崛起之路》,科闻社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9月2日消息,不造车的华为或将催生出更大的独角兽公司,随着阿维塔和赛力斯的入局,华为引望愈发显得引人瞩目。

关键字: 阿维塔 塞力斯 华为

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县2024年8月30日 /美通社/ -- 数字化转型技术解决方案公司Trianz今天宣布,该公司与Amazon Web Services (AWS)签订了...

关键字: AWS AN BSP 数字化

伦敦2024年8月29日 /美通社/ -- 英国汽车技术公司SODA.Auto推出其旗舰产品SODA V,这是全球首款涵盖汽车工程师从创意到认证的所有需求的工具,可用于创建软件定义汽车。 SODA V工具的开发耗时1.5...

关键字: 汽车 人工智能 智能驱动 BSP

北京2024年8月28日 /美通社/ -- 越来越多用户希望企业业务能7×24不间断运行,同时企业却面临越来越多业务中断的风险,如企业系统复杂性的增加,频繁的功能更新和发布等。如何确保业务连续性,提升韧性,成...

关键字: 亚马逊 解密 控制平面 BSP

8月30日消息,据媒体报道,腾讯和网易近期正在缩减他们对日本游戏市场的投资。

关键字: 腾讯 编码器 CPU

8月28日消息,今天上午,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开幕式在贵阳举行,华为董事、质量流程IT总裁陶景文发表了演讲。

关键字: 华为 12nm EDA 半导体

8月28日消息,在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华为常务董事、华为云CEO张平安发表演讲称,数字世界的话语权最终是由生态的繁荣决定的。

关键字: 华为 12nm 手机 卫星通信

要点: 有效应对环境变化,经营业绩稳中有升 落实提质增效举措,毛利润率延续升势 战略布局成效显著,战新业务引领增长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高质量发展策略,塑强核心竞争优势...

关键字: 通信 BSP 电信运营商 数字经济

北京2024年8月27日 /美通社/ -- 8月21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联合牵头组建的NVI技术创新联盟在BIRTV2024超高清全产业链发展研讨会上宣布正式成立。 活动现场 NVI技术创新联...

关键字: VI 传输协议 音频 BSP

北京2024年8月27日 /美通社/ -- 在8月23日举办的2024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联合招商会上,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软通动力")与长三角投资(上海)有限...

关键字: BSP 信息技术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