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汽车工业的未来,承托于方寸硅片之上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登上时代的巨轮,车企正共同奔赴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机遇将至,砥砺前行一个甲子的中国汽车开始崭露头角,其中有时运的轮转,背后亦少不了汗水和坚韧。总之,在新能源汽车的道场中,中国品牌已然亮剑。其勇气不止来源于背靠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的底气,更因我国拥有着联合国产业分类中的全部工业门类,且全球唯一。
得益于巨大的产业先发优势与制造业潜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均做到了全球首位。今年7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份额占全球的68%[1],这意味着,世界上每卖出10辆新能源汽车,就有7辆行驶在中国的土地上。
世界向东,中国向上,是眼下新能源汽车井喷时期的缩影。但是否意味着终局已现?不尽然。任何产业的发展都无法一蹴而就,只是在摸索前行的过程中,电动化成为了新能源汽车“革命”的立足点,同时也为高度智能汽车的实现创造了先决条件。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下半场,智能化程度才是真正的胜负手。而负责协调统领各部分的“大脑”——芯片,则直接决定着品牌上限。
在此背景下,8155、820A、8295……等一串串数字正被车企视为通往成功的密码。“8155”到底是谁?这枚芯片全称为高通SA8155P,是高通第3代数字座舱平台的旗舰产品,也是目前车规级SoC芯片中的“网红产品”。此刻,“8155”正运行在20余款、数十万辆自主中高端车型的主板上[2],这些车型是中国汽车整体向上的缩影,同时,它们也站在了与国外汽车品牌抗衡的最前沿。
但拨开纷繁的信息,高通8155是否就意味着高销量转化率?答案是否定的,毕竟在新能源市场风头正劲的特斯拉和比亚迪都没有采用这枚网红芯片。此外,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中,诸多芯片行业从业者都给出了相同的观点——“在智能座舱领域,高通8155并非不可替代。”原因是,基于手机消费芯片改版而来的高通8155,与车规级芯片的研发设计流程并不相同。相反,国内可替代高通8155的车规级智能座舱芯片已不在少数:芯驰的智能座舱芯片“舱之芯”X9、地平线的征程5、芯擎科技刚刚完成流片的龍鹰一号……
“以前,国产汽车芯片市场占有率只有2.5%,而且绝大多数还是低端芯片。对我们来说,第一步是把产品做好,第二步是把成本降下来,才能和国际芯片同台竞技。”芯驰科技副总裁、首席品牌官陈蜀杰认为,国产芯片已经迎来窗口期,本地化的研发与生产将在未来竞争中占据优势。眼下,美国《2022芯片与科学法案》的正式签署,将芯片制造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妄图以产业优势将中国围逼成芯片“孤岛”。而当以纳米度量的芯片世界都要被人为划出界限,真正的变革或许不远了。
这些年,美国利用自己的科技“霸权”,打压和制裁了很多企业和机构,甚至还大搞“实体清单”来挖掘和打压所有对自己有威胁的企业!比如华为、大疆和科大讯飞等国产科技企业,都被美国“关照”过。尤其是华为,在美国的多轮制裁下5G业务无法正常拓展,手机市场份额更是迅速萎靡,可谓是元气大伤!
而导致华为手机市场份额暴跌的核心原因就是芯片断供,美国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对台积电进行威逼利诱,让其停止对华为的芯片代工服务。另外还承诺下天价补贴,邀请台积电赴美建厂,其目的就是为了学习先进的芯片技术,实现在自己本土的造芯计划,然后将芯片卖给全世界,尤其是中国市场。
不过,自从美国修改了芯片法案后,中企纷纷开始“砍单”,就拿今年1到7月份的进口芯片数据来看,已经“砍单”了约430亿枚,进口规模同比下滑了11.8%!而且根据数据显示,仅7月份一个月就砍单了140亿枚芯片,可见今年中企的砍单情况有多严峻。
其实,之所以出现频频砍单的情况,是因为市场下行造成的。今年上半年全球的智能手机销量都在下滑,各大厂商的手机销量同比也在下滑,尤其是国产手机厂商,比如小米、OPPO和vivo等,它们的中高端旗舰几乎都是用的骁龙芯片,所以每年都会在高通下大批量的芯片订单,但如今手机都卖不动了,高通芯片的出货量肯定也是受到影响。
事实上,不只是手机,像电脑、平板等电子设备的出货量都不景气,因此PC芯片和手机芯片一样都受到了影响。而作为PC芯片巨头的英伟达、美光和AMD等厂商的营收都出现了不小的降幅!比如英伟达,其在今年Q2季度的净利润只有6.56 亿美元,同比下滑了72%,电脑卖不动了,英伟达的显卡就成了库存,只能通过降价来清仓。
根据海关公开的数据,在2022年的前七个月时间,累计进口额超过万亿大关的商品,依然只有芯片和石油,分别为15837.5亿元、13726.9亿元,芯片进口额持续多年位列第一,也直接体现了国内的半导体困境所在。
但同时也迎来了一个好消息,芯片的累计进口量仅为3246.7亿颗,同比缩减了11.8%,在前七个月的时间里,已经累计少进口了430亿颗芯片,并且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说明国产芯片正在实现替代化。
时还有一个数据尤为的关键,国内总计出口的芯片数量达到了1646.6亿颗,进口和出口的芯片单价比提升为73%,国内缺芯如此的严重,为何国产芯片还能出口呢?这样的数据又代表着什么?
国产芯片实现反向出口
进入到物联网时代之后,电器、汽车、电子产品等等设备开始融合,而手机则成为了一个“遥控器”,随时随地操控着一切,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情境,在鸿蒙系统诞生之后,一切都成为了现实,这也让芯片的需求量大幅度增长,特别是成熟工艺的芯片。
在老美不断调整的芯片规则下,高通、台积电等等企业被限制自由出货,表面上看似针对的是华为,但实际上华为所面临的困局,正是国内半导体的“缩影”,无法摆脱核心技术的束缚,被限制终究只是“一句话”的事。
也正是这样的现状,激发了国内芯片厂商的自主研发热情,国人也开始关注国产芯片的发展,国产芯片究竟处于哪一个层次?真的就完全受制于欧美吗?如今类似的问题已经有了答案。
在今年的前七个月,国内减少了430亿颗芯片的进口,同比下滑超过了11.8%,特别是在7月份就达到了170亿颗,降幅还是非常的明显的,意味着国产芯片已经能够实现替代部分进口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