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量产计划,人形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就指日可待了吗?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3至5年后,数百万台人形机器人从特斯拉工厂下线,以低至2万美元的价格送往千家万户。“比汽车更便宜!”这是马斯克为其人形机器人Optimus(擎天柱)画下的蓝图,震动了机器人圈,震中有三:量产时间、数量和价格。
在多位机器人圈的老兵看来,这是不可能的任务。最乐观的预计是,3至5年后会有少量家庭开始尝鲜,但数百万量级的普及是做不到的,而如此低价,也是建立在大规模量产的基础上,实难达到。
大多数行业人士的预判是,8至10年后,人形机器人才能真正走进家庭,并且有用。
小米、特斯拉都为人形机器人着迷,而他们的前辈,日本本田、丰田等车企早在10至20多年前研发出人形机器人,都折戟于商用落地。人形机器人是否能再造“蔚小理”,只待一个杀手级应用场景。
“技术一般般,但比小米的人形机器人好一点,Optimus只能慢速行走,跟波士顿动力会快速行走、跳跃、奔跑的双足机器人相比,动态平衡技术还差得远。”这是吴昊(化名)对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第一印象,在他14年的机器人研发生涯里,今年是人形机器人最高光的时刻。
波士顿动力被视为全球仿生机器人天花板,Optimus在它面前显得十分笨拙,众人揶揄马斯克道:“看到Optimus被工作人员推着上台时,想向雷军道歉”。
但是,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令人忌惮的是,它可以复用特斯拉汽车同款的FSD(完全自动驾驶能力)和Dojo超级计算机。
特斯拉在发布机器人当天公布,已在超过16万辆车上进行FSD Beta版系统测试,仅一年内就训练7.5万个神经网络模型,相当于每8分钟就训练一个。这一速度得益于Dojo超级计算机的投入使用,特斯拉在代码、设计方面已实现30%的训练速度提升,如果采用人工标注,训练一个神经网络模型或许需要一两周甚至几个月时间。
有了“大脑”和“眼睛”后,机器人只剩一个躯干需要集成,Optimus搭载的2.3 kWh、52V电池包、充电管理、传感器和冷却系统都借鉴于特斯拉汽车设计经验。
此外,控制成本实现量产之后,落地商用也是个难题。以国内人形机器人的商用情况为例,据张树介绍,因产品功能和需求之间无法完美适配,不少国产机器人在C端屡屡碰壁,企业也很难实现盈利。相比之下,一些能实现简单作业的服务型机器人——如配送机器人、点餐机器人等,更受市场欢迎。
为解决应用场景的缺失,国内机器人厂商也做了一些探索,如建立线下沉浸体验馆、提高单个机器人的使用率;科大讯飞、优必选等企业,则试图在教育领域寻找更多可能性。在从业者看来,未来“一老一小”或将成为国内人形机器人的重点突破方向。
一年前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擎天柱”作为彩蛋出现在特斯拉AI(人工智能)日上,震惊四座;一年之后,原型机亮相,具象了的擎天柱反而吊起了更多人的胃口:特斯拉为何要造机器人?技术到底行不行?
10月1日,全球科技圈和汽车圈的目光无疑都聚焦在擎天柱身上。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一直被称作“硅谷钢铁侠”,对于马斯克的机器人,外界似乎抱有更高期待,甚至希望其能够像电影中钢铁侠的AI管家贾维斯一样惊艳。
不过,擎天柱原型机的现身令不少人大失所望,与人们早已熟知的波士顿动力人形机器人阿特拉斯(Atlas)、本田人形机器人阿西莫(ASIMO)相比,擎天柱行动迟缓、步履蹒跚,甚至被网友戏称作“阿特拉斯的爷爷”。
BBC在报道中称,对于特斯拉转向机器人技术,不少投资者和金融分析师表示怀疑,他们认为特斯拉应将重点放在更接近核心业务——电动汽车相关的项目上。
当然,马斯克并不这么认为。他表示,特斯拉的目标是生产数百万台擎天柱,而这将为人类文明带来根本性改变。
擎天柱将进厂拧螺丝?
作为一名商人,马斯克势必不会让擎天柱只呆在实验室中。对于擎天柱的规模化量产,马斯克已经给出了时限:3-5年。同时,他预估量产机器人最终价格将达到2万美元以下。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机器人学教授Henri Ben Amor对此表示,马斯克2万美元的目标价是一个“好提议”,因为目前人形机器人的成本高达10万美元。
近期,特斯拉启动2022年AI日活动,人形机器人擎天柱Optimus原型机正式亮相。特斯拉展示了人形机器人在汽车工厂进行搬运、浇水植物、移动金属棒的视频。2022年人形机器人跨界者涌现,5月,戴森在ICAR宣布将在10年内推出可以做家务的人形机器人;8月,小米秋季新品发布会“铁大”亮相。
业内人士表示,原型机的成功推出将为人形机器人领域注入强心剂,原有自动驾驶优势和工业机器人供应链厂商资源有望充分受益。建议关注机器人相关核心零部件供应链厂商的供货和技术进展情况,关注国内厂商在AI模型、算力基础设施领域的布局进展。
事件驱动 人形机器人擎天柱原型机正式亮相
北京时间2022年10月1日,特斯拉2022AIDay上正式发布人形机器人 “擎天柱”(Optimus)原型机。本次发布会现场,特斯拉机器人展示了行走、挥手、摇摆等动作,同时分享了其在汽车工厂搬运、给植物浇水、移动金属零件的视频。马斯克表示,人形机器人具备一定程度智能化,可以替代体力劳动,有望在3-5年后实现量产,量产后将达到数百万台,其价格可能低于2万美元。
从本次公布数据来看,原型机的身高约173cm,体重73kg,较原官方数据增加17公斤。Optimus拥有合计50个自由度(身体28个,单手11个)。执行系统方面,原型机全身共有28个执行器,共采用6种不同结构单元设计,应对不同载荷需求。同时机器人关节设计加入仿生学理论,如膝盖关节分为4个子电机,和人类膝盖关节/韧带构成类似。Optimus手部单机数6个,可提起20磅物品。
此外,动力系统方面,该产品搭载特斯拉自研电池技术,其配备一个带有集成电子设备的2.3kWh电池组,可支持一整天耗电。感知和计算部分,原型机基本采用特斯拉电动车相同设备,包括其自主研发的芯片集成系统作为“大脑”,以及三颗Autopilot级别摄像头。
特斯拉基于对人体在各种运动模式下的动力学特征,对擎天柱机器人进行模型训练,通过各部位的压力感知进行精细化的运动模式学习,使得机器人在运动的流畅性和自然性上表现出良好性能,可自主完成浇花、搬箱子、双手搬运钢条等工作,未来有望通过数据积累和模型训练,胜任更多的复杂工作。
相比于工业、协作机器人等已有官方定义及安全标准,世界范围内人形机器人的概念仍混沌初开,常见模糊定义为外表和行为都接近人类的机器人。
随着人型机器人概念的火爆,供给端反应迅速,今年以来,各厂商对于人形机器人的探索热情有明显增长,各自侧重的方向也有显著不同。
以国内厂商为例,8月11日,小米集团(HK01810,股价8.96港元,市值2242.0亿港元)公开了其首款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CyberOne(铁大)。今年9月,智能机器人企业达闼还发布了最新版旗舰人形服务机器人Cloud Ginger2.0。
除了上述机器人外,市场还出现了一些“曲线迂回”的人形机器人。9月28日,优必选发布了一款氢动力人形机器人,拟探索实施以人工智能驱动新能源发展战略;EX机器人的开发方,蒂艾斯(NQ872099,股价15.00元,市值7.66亿元)也推出了一些仿生机器人。它们配有仿生皮肤、鼻子、眼睛,舌头也可运动。不过,这类机器人目前尚未实现双足行走,交互程度也相对较浅。
“在硅谷,马斯克因其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被奉为神人……虽然硅谷在扭曲的现实中运作,并且游离于其共同幻想之外,但马斯克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却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他是用电动汽车、太阳能板和火箭来兜售虚假希望的骗子……”在马斯克授权的个人传记《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的冒险人生》一书中,这段表述概括了世人眼中各不相同的马斯克。
是化腐朽为神奇,还是兜售虚假希望?
1927年,默片《大都会》中金色盔甲外形的女机器人“玛丽亚”打开了人类对人形机器人的想象大门。2022年10月1日,万众期待的特斯拉2022 AI Day正式召开。时隔一年,马斯克终于带着“新宠”人形机器人“擎天柱(Optimus)”原型机亮相,概念变为沉甸甸的现实。
马斯克调侃说AI Day其实是场招聘大会。未来,在人口老龄化趋势和劳动力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机器人在人类社会承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撇开外表,生活中的机器人随处可见,只是绝大部分没有以人的外形出现。
北京冬奥会的智慧餐厅里,机器人能烹调中餐西餐,做手冲咖啡,调鸡尾酒。商场里,机器人可以进行迎宾和导购;送餐机器人可完成点单、配送、买单等一系列服务;医院的机器人可以操作手术,酒店里的机器人可以做清洁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