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布局汽车业务已久,为什么科技巨头都想造车?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小米集团(1810.HK)创始人雷军在社交媒体推特(Twitter)上发表了自己对电动汽车行业的看法,称相信当电动汽车行业成熟时,世界前五大品牌将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换句话说,我们成功的唯一途径是成为前五名之一,并且每年出货超过1000万辆。竞争将是残酷的。”
1000万辆的年交付目标显然非常“远大”。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9月,国内乘用车累计零售1487.5万辆,同比增长2.4%,其中零售新能源汽车387.7万辆,同比增长113.2%。
即便对比目前全球新能源车最强劲的特斯拉和比亚迪,特斯拉第三季度共生产了超过36.5万辆汽车,交付了超过34.3万辆汽车,创下新高,同比增长42.4%、环比增长34.9%。比亚迪9月共销售新能源车20.13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83%,这也是比亚迪单月销量首次超过20万辆;今年累计销量已经超过100万辆,达到117.53万辆,同比增249.6%。
雷军提到,在小米进入电动汽车市场之前,对电动汽车行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获得了深刻的见解。汽车行业的本质将从机械演变为消费电子,市场份额高度集中于顶级玩家手中。
到底要不要造车?一年前,这可能是互联网科技巨头们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但凡说小米要造车的,都是假新闻。”这是2020年12月15日小米集团总办副主任徐洁云在微博打下的文字。在这期间,华为也太多次强调了“不造车”这一结论。然而仅仅不到一年,不管造不造车,在未来汽车的赛道上,华为和小米都在某种程度上会了面。事到如今,对于科技巨头而言,讨论汽车“造不造”这一问题已经没有太多实质性的意义,当下真正摆在大家面前的问题,应该是“怎么造”,也正是在这一问题下,以华为、百度、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在造车战略的制定中,体现出了迥然不同的造车逻辑。
索尼和本田宣布在今年6月正式签署协议,成立合资公司Sony Honda Mobility,注册资本为100亿日元,双方各占50%的股份,将销售电动汽车并提供移动服务。
从财务表现来看,索尼目前的发展有些疲软,想要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或许是索尼进军造车领域的原因之一。 据索尼公布的2022 财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索尼第一季度收入为 23115 亿日元(约为人民币 1171 亿元),利润为 3070 亿日元(约 153.5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6%。尽管该季度索尼PS5全球销售量达240万台,比上一财年同期的230万增加了10万台,但财报里没有公布PS4游戏机的销量。这也是是索尼第一次在季度财报中取消公布PS4的销量,意味着这一代游戏机的生命周期即将走到尽头。同时索尼承认,PS5销售情况未达预期,主要原因是产能严重不足。索尼还表示,公司将全年营业利润预测值下调4%,降至 1.11 万亿日元(约 555 亿元人民币)。
如今的汽车产品正在被全面数字化,每一个部件、每一个功能都在被软件定义,造车壁垒已经由从前的上万个零部件拼合集成能力演变成将上亿行代码组合运行的能力。在此背景之下,科技巨头布局“造车”产业也逐渐成为潮流。在索尼作为世界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商之一,主营业务包括游戏与网络服务、音乐、电影、SIPS(影像相关)、CMOS处理器和半导体等。而这也为其冲击智能化造车赛道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在全球CMOS图像传感器(CIS)市场中,索尼占据了近半数的份额,而图像处理芯片和半导体又是智能电动车的必备硬件。自2014年以来,索尼便开始深耕车载CIS市场并投入了大量资金,2020年8月,索尼发布高精度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接收器芯片;2021年11月,索尼推出了首款车用高性能传感器—激光雷达等等。也正是在拥有一定的技术实力基础上,索尼瞄准了造车赛道。
早在2020年,索尼就发布了VISION-S系列原型车,并亮相其首款轿车VISION-S 01,同年12月,这款车就在欧洲开始进行公开道路测试;今年1月份的CES展会上,索尼又亮相了一款全新概念SUV VISION-S 02,并宣布成立索尼移动出行公司负责旗下的汽车业务,这也意味着索尼正式涉足汽车行业。
索尼和本田表示,这款新电动汽车将以高价出售,采用由索尼开发的新软件系统,包括车载控制器、与娱乐和支付系统相连接的云服务等,这将为其从娱乐和其他包月服务中获得经常性收入开辟道路;索尼将提供传感器和其他技术,使车辆具备L3级自动驾驶系统,从而使驾驶员能够更多地关注车辆提供的内容和软件服务。L3级自动驾驶系统允许驾驶员在特定路段无需操控方向盘,但需要准备好随时接管车辆的控制。近期,一张网传截图显示,吉祥航空母公司均瑶集团开始入局造车赛道。根据网传截图,均瑶集团将汽车品牌命名为吉祥汽车,并表示希望在新能源领域开创一家面向未来的公司。
,截至发稿时,均瑶集团暂未有回应。吉祥航空董事会办公室则表示,“暂时还未听说此事”。
不过,时代财经梳理股权信息获悉,均瑶集团或已间接入股云度汽车。根据天眼查,珠海宇诚投资中心于6月24日认缴出资额约8.5亿元,以85.31%的持股比例成为云度汽车最大股东。而珠海宇诚先后在6月17日、6月27日完成工商变更,新增上海均瑶航空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吉道航新能源发展合伙企业两家股东。两家企业均与上海均瑶集团有关。
云度汽车某区域经理向时代财经肯定了均瑶集团注资一事。“均瑶集团注资后,云度汽车已经在7月正式复工复产。”该人士告诉时代财经,今年会生产2000多台车,主要为了保住生产资质。均瑶集团进入云度汽车后首先梳理了供应链,明年会生产2万台车,并在明年3、4月左右会推出新的品牌,车型也会大改。
同日,时代财经也就此向云度汽车发去采访函,截至发稿前未取得回应。
布局汽车业务已久
根据均瑶集团和吉祥航空官网,均瑶集团是以实业投资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企业,创始于1991年7月。现已形成航空运输、金融服务、现代消费、教育服务、科技创新五大业务板块。吉祥航空是上海均瑶(集团)有限公
新时代造车最早是以PPT闻名的行业,当时造车新势力的车还没有量产PPT就先出来了,然后创始人去拉投资,至于新车能不能造出来是多年后的事情。所以,当时人们给造车新势力一个很形象的描述:“要造车,先画饼”。
最初科技公司并没有参与到造车领域,但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前景十分诱人,科技企业怎能错过这次机会,于是就开始跨界造车。就比如华为之前曾说过绝不造车,但现在却联合造车企业,不仅出方案,还成立汽车品牌,积极参与造车忙得不亦乐乎。从“打死不造车”到“真香”,到底是什么让华为这样的科技巨头转变了战略布局呢?
这个还要从国务院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说起,规划中提到: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
20%意味着什么?我们来看一组数据,2020年,中国全年汽车销量2531.1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有136.7万辆,占比5.4%。从5.4%到20%的过程,也是接下来五年新能源汽车的增量,发展空间非常有想象力。司控股子公司,于2006年9月正式开航运营,2015年5月在上交所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