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院服务有待进一步拓展促进智慧医疗的发展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互联网医院服务有待进一步拓展。目前,互联网医院受仅可开展“复诊”等政策影响,总体服务量仍处于低位,未能有效分流到医院的就诊人群。为此建议,尽快探索初诊患者常规检验、检查和处方在线签开等的可行性,利用好互联网技术,提升市民的就医便捷性。智慧医疗发展面临挑战。产品审批严、法律监管难、隐私要求高、数据标准化差、信息互通弱、商业模式少、产品研发慢、行业人才缺等,有待于政府与行业共同制定系统化的发展政策与措施,促进智慧医疗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和普及,运用互联网应用平台提升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救治和服务水平已成为发展新型智慧城市、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建设的重要技术手段。而随着中国互联网医疗步入黄金期,作为其关键组成部分的智慧医疗产业也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互联网和数字化已在众多行业带来颠覆性变革,医疗健康领域也不例外。在供给侧,人工智能、机器人、精准医疗、3D打印、虚拟现实、远程医疗等新技术正逐步应用在医疗服务中,以控制成本、提升效率和优化质量。在需求侧,科技不断改变患者对医疗的期望,越来越多的患者希望在日常生活场景中得到更高效、便捷、舒适的医疗服务。在此背景下,作为医疗服务体系的核心,医院通过“智慧升级”进行自我变革的时刻已到。同时,智慧医院也是“智慧城市”建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从整体看来,智慧医疗行业面临的关键竞争点主要还是在于技术,和提供的设备方案的完整性等方面。而除此之外,由于智慧医疗行业融合了多种技术,企业除了要有较强的研发能力,还需要有其他行业(如云计算、大数据处理、物联网和互联网等)的合作支持来提高其技术和服务的丰富程度。因此,未来高科技企业和医疗行业间的合作与交流,必将成为常态。而两者的相辅相成,也必将推动各自行业的加速发展。
智慧医院不是所有医疗服务的集大成者,而是医疗体系中提供高价值服务的卓越医疗中心。在此体系中,疾病预防及健康管理可在诊所、药房甚至患者家中进行,简单的疾病诊疗操作可被诊所或专科医院承接,而辅助检查(如影像、检测)可被第三方机构承接。在大部分成熟市场,智慧医院的核心服务将聚焦手术治疗、重症监护及疑难病症诊治。在中国,受限于基层医疗能力,智慧医院角色的演化进程与成熟市场有所不同。未来十年,医院仍将在医疗服务体系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兼顾门诊和住院任务,带领基层机构形成医联/医共体,共同承担区域的居民健康管理。
在医联体建设过程中,遵循分级诊疗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原则,努力打造“大医院放得开、基层接得住、患者愿意去”的就诊新模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造福百姓。在优化诊疗服务方面,继续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创新智慧医疗服务建设,基于医院信息化建设平台为起点,一方面不断优化信息化推动医院内部运营管理的高质量改革;另一方面推动智慧医疗生态体系的建设,以检查报告、病历数据等传输共享为基础,不断推进线上会诊、线上问诊、线上手术指导等远程医疗技术的应用范围;进而尝试推进病者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跟踪管理服务,并逐步在院内推广,最终实现全院出院患者及患者家庭线上沟通全触达。
智慧医疗是由管理人员、医生、护士等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立持续的开放合作机制,以便更快发现问题,提出创新方案,并在医院内试点和推广解决方案,从而改善医疗质量和患者体验,优化临床流程,有效控制成本。智慧医院将不同于今天所见之医院。在逐步去中心化的医疗服务体系中,智慧医院专注于核心业务,以灵活高效的方式与其他医疗机构互联互通。被数字化赋能的医护人员将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诊疗、更好的就医体验,并持续不断推动医疗服务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