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德机器人:未来物流机器人最终就是AMR移动机器人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疫情之后,各行各业均开启柔性供应链变革。斯坦德机器人则是扎根在工业物流领域,提供稳定可靠的移动机器人产品,为各行业提供柔性供应链解决方案。
王茂林介绍,斯坦德目前主打的机器人为SLAM导航AMR,相对于第一代磁导航AGV和第二代二维码/纹理导航AGV,SLAM导航AMR真正通过智能传感器收集周围的环境实现感知和认智,可以实现在人机协同的环境下实现大规模和这种交互性的应用。第二代二维码/纹理导航AGV受限于环境智能化能力,只能应用在无人的环境和场景,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仓储的部分环节能够实现无人化,但是工业生产中还没有完全无人的智能工厂。因此我们的判断是,未来工业机器人的终极形态一定是AMR移动机器人,可以实现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一个实时扫描,定位,并且基于高性能的激光雷达实现高效率的自动上下料和柔性物流的搬运。
斯坦德机器人董事、合伙人王茂林表示,随着技术进步,需求变化,柔性供应链尤为重要。比如从工厂端来看,以前是用工贵,现在是用工难,机器换人是趋势,即机器人替代工人作为,这可分为两层含义,一方面是硬件的机器换人,第二方面是软件的智能化。再细化分类,硬件机器换人也可以分成两个细分维度,一是工艺机器人,二是物流机器人。
当下,我国的物流行业正在努力的从劳动型向技术型转变,由传统模式向现代化、智能化升級,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各样先进的技术装备的运用和普及。如今,具有搬运、码垛、分拣等功能的智能机器人的运用,已经成为物流行业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
物流机器人厂商有足够的实力出海。正所谓“不打无准备之仗”,物流机器人厂商自身准备充足与否也会对其出海成效产生一些影响。比如,为了拓展海外市场,国内物流机器人厂商积极融入海外市场的产品认证标准;为了为海外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国内物流机器人厂商不断提升自身的本地服务能力。
相比较而言,海外市场的竞争或许并没有国内市场这么激烈,但由于国内外市场存在着差异,即便国内物流机器人厂商准备得再充分,也难保不会在海外市场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更何况,海外市场也有物流机器人厂商,其中不乏巨头企业,实力不可小觑。总而言之,出海对国内物流机器人厂商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这场出海之旅也并不会轻松。
电商的迅猛发展也成为了重要推力。个性化消费使得仓库物料种类、数量在不断增加,仓库管理作业变得十分复杂和多样化,消费者对发货时效要求越来越高,传统人工作业模式将会严重影响效仓库运营效率,仓储机器人的应用逐渐进入市场爆发期。
每年的618、双11等节日大促期间,仓库对于发货效率和存储密度提升的需求则更为迫切。
《人民日报》6月14日在题为《大促来临,仓储自动化缓解供应链压力》的英文报道中称,随着以自动驾驶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发展,自动化正在供应链,特别是仓储环节加大应用。“在中国,自动化的应用已成为趋势,它能优化流程、提升效率、降低人工犯错率的同时避免病毒传播危险。”
物流机器人,归属于工业机器人范畴。目前,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可将物流机器人主要分为AGV (Automatic Guided Vehicle,自动引导车)、码垛机器人、分拣机器人、AMR (Autonomous Mobile Robot,自主移动机器人)、RGV (Rail Guided Vehicle,有轨制导车辆)、无人配送机器人等。
2013年德国推出“工业4.0战略”、美国制定《从互联网到机器人——美国机器人路线图》,2014-2015年韩国提出《智能机器人基本计划(2014-2018)》、日本发布《机器人新战略》,2016年中国也发布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物流自动化科技企业牧星智能就创立于2016年,主要业务为物流机器人标准品和机器人智能仓储解决方案,海外市场份额占比超50%。近日,牧星在南京江北新区建立了其首个全球研发技术中心,计划与苏州、西安、南通、韩国、澳大利亚5大能力中心形成网格化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