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上岗”,切口小到只有2厘米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近日,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 target="_blank">手术机器人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西院区“上岗”, 辅助主刀医生成功为一名78岁高龄膀胱肿瘤患者完成机器人辅助下腹腔镜根治术,且切口不到2cm。
仁济医院副院长、泌尿科主任薛蔚介绍,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外科手术系统,结合了人手的灵活性和腹腔镜手术的微创优势,能在狭小的范围内完成更加精细的操作,配合直觉式操控技术,颤抖可以自动滤除,医生操作更稳定、更自然。同时,外科医生可以坐着完成手术,最大限度节省体力,以便开展难度更高、更复杂的手术。
今年47岁的胡女士是重庆奉节人,1年前左侧腰部突然出现反复胀痛,在当地医院检查提示左侧腹膜后巨大占位合并左肾肿瘤。因病情复杂,胡女士辗转多家医院均未得到有效救治。
进入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后,经过检查,医生发现胡女士左侧腹膜后巨大占位,大小约9.3x7.4厘米,同时合并左肾下极肿瘤,大小约2.6x1.6厘米。
“左侧腹膜后肿瘤包绕着腹部主动脉,与下腔静脉紧邻,同时肿瘤上端包绕左肾动脉、静脉,左侧输尿管又紧贴着肿瘤表面。手术时稍微不注意,就极可能损伤下腔静脉、腹主动脉、左肾动脉、左肾静脉以及左侧输尿管,并且术后大出血可能性较大。因此,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泌尿肿瘤科主任刘南介绍。
不过,国产手术机器人目前还在增长期,其技术主要通过企业和高校及科研所联合研究。核心技术的专利壁垒以及高端性能元器件仍然依靠进口使得国产机器人和进口机器人还存在着一些差距。手术机器人成本过大也造成了广泛普及的难度。
未来,关键元器件使用国产替代并且能够将机器人辅助手术的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报销清单。
手术机器人的商业化取决于病患的消费能力。
以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为例,根据浙商证券统计,根据系统型号、配置及地域不同,一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售价为50万至250万美元之间;相关维修保养、医生培训服务的年收费在8万至19万美元之间。
同时以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使用频率来看,机械臂作为一种高值耗材,在手术需求上需要用到4条机械臂,但每条机械臂最多只能使用10次,之后机器人就会自动锁死,必须更换新的机械臂才能重新启动,每条机械臂的价格约为2000美元。
研究显示,海外骨科手术机器人市场,长期被国外产品垄断,高昂的设备费用加重了患者的诊疗负担。
很显然,这放在国内市场,很难不会变成相关企业商业化困难的原因之一。
据相关信息透露,目前国内腔镜手术机器人与成熟的腹腔镜手术效果差异并不是很大,其主要解决的仅是“稳”的问题,而收费却极其高昂。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患者端机器人手术还没有纳入医保,价格比较昂贵,普通消费者难以企及。
面对这样的垄断情况,国产手术机器人如何破局?这就要先了解下国内有哪些手术机器人品牌。公开资料显示,国内最早产品获证的手术机器人公司是天智航,且在2020年成功登录科创板上市,是国内第一家上市的手术机器人公司。国内第二家上市的手术机器人公司是微创机器人,2021年在香港成功上市。除了这两家已上市的,还有威高妙手手术机器人、苏州康多、精锋医疗、杭州键嘉、和华瑞博、柏惠维康等众多国产手术机器人公司。总体来说,手术机器人是近两年非常火的医疗器械赛道。
精锋医疗招股书称,临床结果显示其多孔手术机器人有行业领先的表现,体现在足以媲美全球领先手术机器人达芬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精锋机器人泌尿外科注册临床试验的数据显示,在头对头比较中所展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非劣于达芬奇Si。也就是说,精锋机器人对照的不是达芬奇最新一代,在产品代际上至少滞后10年,谈不上全球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