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无人机?新技术实现电网无人机AI自适应巡检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江苏板桥示范区的输电线路巡检现场,一架白色的小型无人机机翼快速旋转,朝电力线路和杆塔飞去,对当地输电线路进行全方位高精度拍照。这架无人机搭载的“AI自适应巡检技术”是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联合中科南京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的最新研究成果。
随着电力网络在全国深入布局,无人机在电力巡检领域迎来广阔发展空间。以江苏为例,2022年无人机累计巡检45.2万余基,无人机规模化水平同比提升192%,并率先建成国网首个固定机场全自主跨专业协同巡检示范区,预计年底实现全省13个地市7200平方公里无人机协同巡检示范区建设覆盖,大大提高了电力巡检的精益化、智能化、自主化水平。
“无人机能够智能识别外部环境,辅助规划飞行轨迹,同时提升了逆光或者强光环境下无人机拍摄的照片质量。”国网江苏电力输电处副处长黄翔说:“AI智能辅助拍照提高了无人机巡检智能化、自主化,让巡检作业更简单、更智能、更快速。”
近日,中建八局无人机机载红外检测机器人(UITR1.0)落地四公司青岛红岛街道、文旅博览公司南京杨庄北侧保障房地块、南京东流安置房及配套等项目。
无人机机载红外检测机器人(UITR1.0)通过无人机搭载红外检测多传感镜头,利用红外热成像法对建筑物外表面保温材料脱空和拼接、墙体空洞、裂缝渗漏等问题进行检测,可为城市更新项目修缮和新建房建项目保温质量复核提供精确的数据。
全省迎来新一轮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将达到35℃以上,城市供电压力不断攀升。目前国网郑州供电公司负责运维192座变电站,维护设备量大,日常巡检工作耗时较长。此次该公司首次采用“地空联合”智能巡检模式,即利用地面智能巡检机器人定位准确、适应性强、低空覆盖面广的特点,结合无人机在高空的视野广、灵活性优势,对于敞开式变电站设备开展多维度、无死角观测,实现缺陷和隐患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理,确保高温大负荷期间设备健康稳定运行。
“常规的人工巡检模式下,2名运维人员全面巡检一座220千伏变电站需要3个小时,尤其在高温天气下,对运维人员的体能和巡检的效率都会造成较大影响。”220千伏金岱变电站站长侯艳介绍,以往的人工巡检不仅效率不高,对巡视人员的体能也有很大“烤验”,而且由于视角受限,很难及时发现和定位某些高处或隐蔽位置的设备缺陷。新的“地空联合”智能巡检模式不仅极大提升了巡检效率,还可以使运维人员从繁重的任务中解放出来,开展更有针对性的设备隐患查漏补缺。
原来人工巡检10个变电站两个人一组需要二至三天的时间,现在5G无人机和机器人“入驻”变电站后,完成这些工作需要多长时间?答案是,不到一天的时间就可以完成两次全方位的巡检。
而这种高科技已经“落户”临沂220千伏柳青变电站。7月27日上午,记者一行来到兰山区长春路与孝河路交会处的220千伏柳青变电站。柳青变电站共有220千伏、110千伏、10千伏三个电压等级,是兰山区北部(含北城新区)重要的变电枢纽。
来到柳青变电站,以往变电站地处荒郊、设备笨重的印象,在这里不复存在,柳青变电站如今是集多种科技于一身的智能化变电站。
日本宫城县仙台市10月17日开始全面运用小型无人机,在发布海啸警报等情况下自动飞行,用扬声器呼吁沿海地区的人避难。外媒报道称,这是世界上首个无人机海啸预警系统。
日本共同社17日报道称,仙台市当局还向媒体展示了无人机如何飞行,当天,设在仙台市宫城野区沿海的基地屋顶打开后,约1米见方的无人机起飞,发出警报声并播放语音称:“大海啸可能来袭,命令大家避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