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八局无人机机载红外检测机器人完成首测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近日,中建八局无人机机载红外检测机器人(UITR1.0)落地四公司青岛红岛街道、文旅博览公司南京杨庄北侧保障房地块、南京东流安置房及配套等项目。
无人机机载红外检测机器人(UITR1.0)通过无人机搭载红外检测多传感镜头,利用红外热成像法对建筑物外表面保温材料脱空和拼接、墙体空洞、裂缝渗漏等问题进行检测,可为城市更新项目修缮和新建房建项目保温质量复核提供精确的数据。
无人机检测现在应用非常广泛,无人机入驻变电站,承担巡检任务;机器人住进“空调房”,定时“打卡上班”;全市首个海绵精品台区落户蒙阴县……这些电力高科技,你知道吗?
原来人工巡检10个变电站两个人一组需要二至三天的时间,现在5G无人机和机器人“入驻”变电站后,完成这些工作需要多长时间?答案是,不到一天的时间就可以完成两次全方位的巡检。
而这种高科技已经“落户”临沂220千伏柳青变电站。7月27日上午,记者一行来到兰山区长春路与孝河路交会处的220千伏柳青变电站。柳青变电站共有220千伏、110千伏、10千伏三个电压等级,是兰山区北部(含北城新区)重要的变电枢纽。
来到柳青变电站,以往变电站地处荒郊、设备笨重的印象,在这里不复存在,柳青变电站如今是集多种科技于一身的智能化变电站。
在远程智能融合巡检系统上,随着工作人员点击按钮,20多公里外的220千伏柳青变电站内,两座无人机巢缓缓打开,“信鸽2.0”巡检无人机完成自检,从机巢内缓缓起飞。
同时,地面机器人也完成自检预热,从机房中驶出,加入巡检队伍。“无人机和机器人按照预定路线,利用红外测温、关键点拍照等技术进行巡检。”国网临沂供电公司运检部工作人员段福凯介绍,完成巡检任务后,设备会自动返回,进行充电,并自动将巡检拍摄的图片、视频上传至智能融合巡检系统并永久保存。
随着科技的进步,无人机和机器人的技术功能也在不断更新,国网郑州供电公司将持续推进机器人+无人机的地空联合智能巡检系统,构建多角度、全覆盖、无盲点的智能巡检体系,进一步实现变电站精益化巡检,推动“以人工为主”向“少人作业、无人作业”转变,提升巡检工作效率和质量。
随着电力网络在全国深入布局,无人机在电力巡检领域迎来广阔发展空间。以江苏为例,2022年无人机累计巡检45.2万余基,无人机规模化水平同比提升192%,并率先建成国网首个固定机场全自主跨专业协同巡检示范区,预计年底实现全省13个地市7200平方公里无人机协同巡检示范区建设覆盖,大大提高了电力巡检的精益化、智能化、自主化水平。
与此同时,新阶段电力发展对无人机巡检提出更高要求,如提高飞行航线通用性,让拍摄图片更清晰,快速传输图像、视频数据等。
近期,中科南京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成功研发无人机输电、变电、配电智能巡检技术,让人工智能技术高效应用于无人机等移动终端,服务于电力网络发展。同时,借助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人工智能技术优势,集成云台自适应调节、场景仿真、图像视频压缩等核心算法,与无人机平台等业务平台深度对接,使无人机航迹自适应自主巡检、AI智能辅助拍照成为现实。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7日报道,仙台市的无人机海啸预警系统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人机海啸预警系统。
共同社报道称,虽然仙台市当地也安装了扩音器,但存在声音可能不足以让人听到的隐忧。仙台市危机对策课课长佐佐木朝一郎表示:“希望把告知(民众避难的)方法多样化,(这)有助于尽快避难。使用全自动播报可以避免职员等遭遇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