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机器人周边配套有哪些?机器人产业的新蓝海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协作周边配套应用的概念更加广泛,将机器人、末端执行工具、视觉、AGV、电子皮肤、应用程序等结合在一起考虑,强调协作的理念本身,其发展前景将更为广阔。1.柔性夹具赋能协作机器人,电动夹爪或成为趋势为了进一步提高协作机器人的灵活性,满足工厂生产的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需求,在协作机器人应用中将会使用越来越多的柔性夹具。
协作机器人:就是在机器人与人可以在生产线上协同作战,充分发挥机器人的效率及人类的智能。这种机器人不仅性价比高,而且安全方便,能够极大地促进制造企业的发展。 基于人机协作的优点,顺应市场需求,更加灵活的协作型机器人成为一种承担组装和提取工作的可行性方案。它可以把人和机器人各自的优势发挥到极致,让机器人更好地和工人配合,能够适应更广泛的工作挑战。
类比汽车产品、消费电子产品、可穿戴设备 产品、家电产品等,通常当我们提及“智能化”趋势时可以从“本体智能化”与 “智能网联化”两个主要方向进行讨论。“本体智能化”,即通过搭载足够多的传感器(主要为视觉类传感器,人类信息来源的 90%来自于视觉),使用算力足够 高的硬件平台(视觉信号及 AI 处理数据量庞大),运用足够优秀的 AI 算法(信号处理、机械学习等),从而实现设备自主“感知、决策及控制”,实现本体的高 度智能化。
,协作机器人其实是个“95后”。最早在1996年,美国西北大学的两位教授J.EdwardColgate和MichaelPeshkin提出了协作机器人概念,然而,世界上第一款协作式机器人却不在美国诞生。
2008年,丹麦优傲公司研制的UR5协作机器人交付使用,这让任何人操作机器人手臂成为现实。之后在2012-2015年间,国外协作机器人品牌风起云涌,美国Rethink、德国库卡、瑞士abb、日本发那科、日本安川等公司相继推出,此时的国内市场还处于早期阶段。
不过在2015年之后,国内机器人厂商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率先走起了花路。以思灵、珞石、非夕等为代表的企业,将力控技术用于机器人柔顺控制中,引领了第二代协作机器人的快速发展。
据《2022年中国协作机器人技术发展报告》显示,2021年,国产协作机器人在中国的占有率超过90%。2022年上半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同比增长1.5%,在整体市场增长疲软的态势下,协作机器人的增速却远高于市场平均增速及其他机型,同比增长达22.2%。
作为一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也是国内唯一打通轻量型全产业链的机器人头部企业,越疆科技在国内落地了唯一的专属生产基地——日照越疆人工智能机器人生产基地,主要生产工业、商业、科研、教育等领域的智能机器人、轻量型机械臂等。
据了解,项目于2020年9月签约,2020年11月10日全面开工建设,2022年1月正式投产。工厂占地88亩,总建筑面积5.3万平米。目前工厂员工150名,主要分为生产区、测试区、仓储区、办公区、展示区与工作配套区6幢现代话建筑,单日设计产能达到70台。以生产基地为依托,越疆还将积极打造人工智能机器人培训基地和中小企业产业服务平台,并且借助日照港口的区位优势,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实现产业内接口的开放和融合。
少子化与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短缺隐忧如今正席卷全球。以危为机,把握工业4.0时代,利用信息化与自动化技术促进产业变革成为全球范围内共识。
大族机器人在全球新一轮产业转型中,以协作机器人为发展主轴,率先走向全球,提出用机器人技术为人民服务(Weservehumanity)的企业使命,自成立起已在北美、欧洲、东南亚等多地开展多场全球巡回展出,与全球合作伙伴一起,致力成为智能机器人时代的全球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