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网络及5G技术应用极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从城市移步乡村,陕西公司持续深化网络覆盖,进一步夯实农村地区4G和光纤网络基础,逐步探索开展5G网络建设,越来越多的乡村生活因“网”而变。在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龙头镇六一村,种植户在稻渔综合种养过程中,利用中国电信5G技术,在田间地头安装了视频监控、物联网等设施,搭建了稻渔数字化管理系统。遍布基地的传感器通过5G信号实现了集中管理,减轻了人工劳作的辛苦,提高了管理效率,种养户们变身智慧新农人。
在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50多岁的蔺竹芳通过电信5G物联网智慧畜牧管理平台,实现了“云上养猪”,轻松管理3000头猪,通过每只猪耳朵上的耳标联网反馈,猪的体温、防疫接种以及出入栏运动等情况,一目了然,让养殖更科技更规范。目前,陕西公司与澄城、蒲城等十余个试点区县合作推广智慧畜牧平台,农户可对家畜成长实时管控,农户间可以相互交流答疑解惑,形成科学养殖生态圈。在澄城县,借助智慧畜牧平台,当地企业和农户预计能实现3亿元的增收。
“5G+”创新赋能,还让广大百姓不出门就能“云上览山河”、不出城享远程就诊。如在华山、钟楼、昆明池、延安宝塔山等景点,陕西公司部署5G基站及360度全景摄像头,通过5G现场的网络进行“4K高清+VR”直播,向全国观众呈现了24小时实时景观变化,让游客身临其境畅览三秦美景,擦亮陕西文旅“名片”。
在陕西省人民医院,陕西公司助力上线新生儿“5G+VR”远程探视平台。家长们只要戴上VR眼镜,就能实时查看宝宝在病房里的动向,也极大地方便了和医生沟通病情和治疗方案。在西安国际医学中心,陕西公司助力完成移动ICU改造测试,5G网络解决远程急救过程中无法高清视频回传、无法实时进行远程指导的难题,实现多方远程医疗会诊,提升远程急救能力和时效性。目前,陕西超18家医院开通了“云上诊疗”,病患足不出户就能寻医问药,大大节省时间、费用和精力。
进入5G时代,杭州移动和华为于2018年率先启动“5G第一城”,引领全球5G的发展模式;2020年,双方联合发布了业界首个《双5G数字城市白皮书》,推动杭州从“5G第一城”向“双5G第一城”的战略延伸。
杭州移动总经理王文生曾说,“5G是天上的一张网,而F5G则是地上的一张网,只有5G+F5G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开启万物互联新时代。”如今,在双5G战略的指导下,杭州移动构建了高速泛在、智能开放、绿色安全的新型基础设施网络,实现了5G、千兆光网F5G的全域覆盖,使杭州迈入了“双千兆”时代。
杭州东站的智能视频平台正是由杭州移动基于算力网络“一点接入,即取即用”特点,结合算网大脑“全网感知,无缝调度”技术优势的成功实践,支持30万路视频接入,提供40多项视觉能力的非结构化数据智能分析,实现了“按需即用”AI任务式服务新模式。
未来,杭州移动将以更泛在、更深化的网络覆盖,推进更多5G智能化场景落地,促进杭州数字化改革,助力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长期以来,我国通信行业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被不断质疑,但这没有阻止他们前进步伐,这也让他们实现了从落后、跟随到超越的完美蜕变。以刚刚结束的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召开的3GPP RAN第96次会议为例,包括中国联通在内的中国运营商克服种种困难,协调各方力量积极促成并按时参会,不断提升国内产业链的话语权。
经过十年的发展,我国实现了5G中频段的全面领先,建立起涵盖基站、芯片、终端、云核心网等系统的端到端产业链;在毫米波等高频技术方面也在不断追赶,逐步缩小与先进的差距。
5G作为新型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的龙头,截至2022年6月底,中国5G基站数达到185.4万个,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5G移动电话用户数超过4.5亿户。5G典型应用场景已经覆盖了国民经济97个大类中的40个,在矿山、港口等领域已经实现了规模应用。
在上半年结束的2022冬奥会上,为满足2022年北京冬奥会通信保障和创新业务对5G先进网络的需求,中国联通针对冬奥会-45 ℃低温、2000米以上高海拔、10级以上强风等极端环境挑战、10万人级场馆的超大容量需求和“零干扰”、“零失误”、“零投诉”等高可靠要求,研发了满足室外极端环境和室内超大容量的先进5G基站设备,制定了多维立体组网和室内大规模MIMO组网创新方案,为北京冬奥会打造了高可靠、大容量的5G通信网络服务,助力北京冬奥会成为奥运史上5G网络带宽最大、覆盖最广、速率最高的一届奥运会。
另一方面,中国在5G建设和业务发展过程中也积累了巨大的经验,也发现了不少需要进一步技术完善的问题。基于科学发展的问题导向驱动,也是5G标准下一步演进的动力和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