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医疗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势必会限制智慧医疗企业的持续发展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我国医疗信息化建设发展至今,正朝向标准化、集成化、智能化、移动化和区域化方向发展。其中,医疗信息化平台、医院运营管理系统、大数据等是热点领域。我国医疗信息化从整体上还有很大发展空间,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未来分级诊疗的逐步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领域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医疗信息化前景广阔。伴随着医疗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国家对医疗卫生行业的投入持续增加。目前,医疗大数据发展纳入国家大数据战略布局。在政策的助推下,医疗大数据在便民惠民、深化医改、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智慧医疗行业处于一个较为复杂的产业链中,医疗设备制造商和移动运营商等在产业链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产业链中的所有企业来说,成为产业链的整合者是其最终目标。但是,目前大多数智慧医疗产品获利模式是通过收取广告费、中介费、增值服务等来实现,而这些商业模式都是比较单一与分散的,势必会限制智慧医疗企业的持续发展。
“十四五”时期,信息化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速信息技术融入医疗装备产业,推动医学服务模式发展成为重要方向。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一级巡视员齐贵新说,面向全人群、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新型医疗装备正成为全球医疗科技创新热点。加快智能医疗装备发展是“十四五”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其中,包括支持医疗装备、医疗机构、电子信息、互联网等跨领域、跨行业深度合作,鼓励医疗装备集成5G医疗行业模组,嵌入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
智慧医疗的产业链成分相对复杂,主要由政府部门、芯片与技术提供商、科研院所、网络供应商、应用设备厂商、软件应用提供商、系统集成商、运营及服务提供商等组成。商业链上各方根据自己的行业特点提供智慧医疗应用各环节上的某种服务。政府相关部门制定促进智慧医疗在各省份推广应用的政策性文件,是智慧医疗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者。应用设备厂商通过技术采集和传输医疗健康的各种信息和数据,建设信息和数据的处理终端。
从智慧医疗体系架构上看,在物联网体系下,医院、家庭和可穿戴医疗设备均为智慧医疗的感知层组成要件,均可视为健康数据采集的传感器,是健康数据和患者流量入口。健康数据上传云端后通过大数据分析等,进而为患者提供急救、慢病管理和个人健康管理等服务。智慧医院涉及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传感器技术等多个学科,其建设不仅可以实现医疗系统的信息化,更重要的是能够改变和优化中国传统的医院管理流程。优化后的医院管理流程可以从单纯的医疗为主,逐步过渡到预防、保健、康复为主,实现医院管理的服务人性化、医疗智能化、管理精细化。高效、高质量的智慧医院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还可以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
国内医疗信息化产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围绕医疗服务、卫生监管、医保管理多个医疗产业环节数字化需求,形成了以医院信息化、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化、互联网医疗、物联网医疗、医疗大数据&AI、医保信息化、药品信息化为核心的信息化产品体系。其中,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和临床信息化系统(CIS)分别聚焦医院管理与诊疗环节信息化需求,同时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AI等新兴技术在医疗领域落地,共同形成院内信息打通。
智慧医疗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已经为健康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助力,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医疗行业工作的自动化、便捷化和智能化。未来智慧医疗还需政府调度,多方配合,才能形成高效物联网,充分发挥医疗全智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