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资源供应和医疗服务需求之间的供需要平衡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从现实的医疗资源配置角度来看,互联网医疗的本质在于医疗的移动化、信息化。互联网医疗并不是简单地将医院搬到网络上,而更多地是击穿信息壁垒,打破信息不对称的现象。通过优化行业产业链的供需关系,来促进医疗资源供应和医疗服务需求之间的供需平衡。利用互联网对信息的有效收集和利用,优化医疗流程,提升效率,整合资源,有效地缓解看病难的问题。
加快集疾病监控、健康管理和辅助决策为一体的智能医疗产品的创新和发展,促进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并逐步达到信息化是未来医疗事业发展的趋势。人工智能、传感技术等高科技信息技术融入到医疗实践中,将促进医疗服务向真正意义的智能化迈进。只有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才能让档案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依靠互联网和远程通讯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培训指导、解决医疗健康资源不均衡的问题,使老百姓真正享受到公平可及的健康服务。
一是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缺乏有效监督。互联网医疗尚属新兴行业,目前存在部分法律法规不健全的问题,使得互联网医疗行业缺乏较为全面的有效监督和制约。例如,咨询服务、远程医疗和移动医疗设备使用中可能存在的隐私泄露等信息安全问题,尚需要建立一套与国情相适应的隐私保护法律、法规。二是部分医疗机构对“互联网+医疗”持观望态度。“互联网+医疗”运行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医疗服务不平衡不充分和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间的矛盾。然而,当前医疗机构特别是公立医疗机构医疗人才放不开、部门间的保守观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互联网+医疗”的发展。
科技产业最让人振奋的是,有新一代技术的革命的同时伴随着新一代公司的诞生,这个时间可能会很长,也可以很迅捷,无论长与短,终究会到来。而代表新技术的公司有时是新生的,有时却是以前的公司进化而来,不论是哪一种都足以振奋人心。抓好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打通健康行业发展信息大动脉;推动分级诊疗形成,增强服务的集约化和监管的有效性;深化“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优化服务流程,改善服务质量,提升服务品质;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创新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在发展政策、监管模式等方面先行探索;加快建立、健全有关法规标准。
尽管互联网医疗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但长期来看仍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互联网医疗若要不止步于在疫情期间昙花一现的繁荣,就必须尽力克服影响长期发展的种种障碍。其核心在于努力促成医疗机构、医生、互联网公司等多方联动的发展环境,形成完整且规范的医疗服务闭环,实现真正的“数字健康”。
医院自建互联网医院解决严肃医疗的慢病管理问题,互联网平台型互联网医院解决消费型医疗的短频快需求,二者的目标对象和使用场景存在较大差异,未来相互取代的可能较低。互联网医疗的诞生在促进满足轻问诊需求的同时还可能进一步促进医院职能的聚焦,将医疗资源更多地倾斜到危重症和疑难杂症发面,逐渐形成线下医疗与线上医疗优势互补的医疗生态。
“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智慧医疗服务模式,将会对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智能医疗产品集疾病监控、健康管理和辅助决策为一体,能够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信息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互联网医疗将融入更多人工智能、传感技术等高科技,使医疗服务走向真正意义的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