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疗成为市场新宠儿,实现加速度!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宁波市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宁波市一院)创建于1913年,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为浙江省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13年11月浙江大学和宁波市政府开展医学合作,医院正式挂牌为“浙江大学宁波医院”。
据了解,医院床位1600张,在岗职工2588人,医院还托管四家县区级医院,对口帮扶支援四家贫困边远地区医院。
借“互联网+医疗”的政策东风,宁波市一院开启了新一轮医院信息化合作,实现了智慧医疗加速度,多方面走在了业界前列。
近日,《中国数字医学》杂志记者采访到宁波市一院信息中心主任吴斌,采访中,吴斌主任分享了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一些成果和看法。
宁波是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和化工基地,是中国华东地区的工商业城市,是浙江省经济中心之一,也是人口较多的城市之一。据统计,2020年宁波市一院门急诊总量达196万人次,出院病人7.5万人次,基于如此庞大的患者数量,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对诊疗流程进行“减负”也是医院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
众所周知,医院信息化建设既要符合国家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智慧医院三维一体评价等“国考”的要求,又要立足医院自身需求,因地制宜、按需建设。吴斌表示,信息化建设要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以需求为导向加之合理设计,才能使医院、患者和社会三方面实现最大化共赢,反之可能会欲速则不达。尤其是大体量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更要具有前瞻性和系统性,不仅是要服务患者,还要服务医务人员和医院管理层,因此要掌握好三方面的平衡性,避免多项矛盾的同时,又提高各方满意度。
现阶段,智慧医疗事业的发展,在以下几个方面需要积极突破:市场上,目前我国的医疗健康类智能硬件尚未形成规模,销售渠道也比较单一,缺少行业标准,产品的定价也相对尴尬;人才角度上,目前我国智能硬件市场对于高端专业人才的需求是相当大的,但高端人才的数量以及企业本身在人才成本方面的承载能力也让企业面临不小的挑战。供应链上,目前国内智能硬件市场长期处于启动状态,缺乏在医疗领域拥有资深造诣的企业,而医疗行业责任使然,对产品质量和专业性要求高,产品研发生产难度系数高。而智能硬件企业对供应链平台的认知度也比较低,同时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产品的合格率难以控制。这些问题都成为了制约我国智慧医疗发展的因素。
就目前进入市场的智慧医疗智能硬件产品来看,主要集中在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血压计、智能血糖仪、智能机器人等方面,在积极布局大健康产业的宏观时代背景下,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都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因而,国内的医疗健康智能硬件产业也展势头也相当强劲,在智能医疗及医疗信息化方面,除来自新医改的投入外,医院自身资本及VC、PE都将促使智能医疗硬件的快速发展。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未来智能医疗硬件将向个性化、移动化方向发展,如智能胶囊、智能护腕、智能健康检测产品将会广泛应用,借助智能手持终端和传感器,有效地测量和传输健康数据。
日前,由智能医疗影像平台汇医慧影主办的“智慧未来•医疗人工智能前沿峰会”上给出了答案。在这场关于人工智能落地医疗产业盛宴上,卫生部相关领导、国际顶尖人工智能方面专家、知名医院院长及行业专家共同探讨了人工智能前沿技术与医疗产业的融合方法和路径,从专业化、全球化视角,解构了未来智能慧医疗新方向——智慧医疗正当时!
当下,中国甚至是全球都被人口老龄化问题所困扰,医疗需求和医疗费用逐年上升,但医疗资源供应不足,医疗供需矛盾长期存在,而与之对应的又是过度诊疗或者是重复诊疗等问题严重,药品、器材以及其他保健品也都出现了很多浪费。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优秀医生太少,并非可以通过流程上的信息化、数字化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