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五舟王鹏:没有算力的保障,数字未来将是海市蜃楼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广州2022年11月4日 /美通社/ -- 算力是当今数字时代新的核心生产力,以算力为核心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已成为国家战略性布局的关键组成部分。算力正在成为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动力,并不断推动加速数字中国建设的脚步。
广电五舟作为算力领域中积极的拓新者是如何通过算力服务助力数字经济的发展?近期,广电五舟技术研究院院长王鹏教授通过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产业根基、广电五舟在算力的践行分享了对以上问题的观点。
01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问: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及深度不断扩展,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正在加速融入经济社会民生的各个领域。人工智能、神经网络计算、机器学习等概念逐渐深入人心,那么这些概念究竟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呢?
答:早在1943年,神经学家沃伦·麦卡洛克(Warren McCulloch)就提出了神经网络的概念,他被誉为计算神经科学的开创者之一。随后,数学家沃尔特·皮茨(Walter Pitts)将麦卡洛克的神经网络论抽象成一个数学模型,提出用阈值逻辑单元(Threshold Logic Units,TLU)这个函数模型来描述神经元,并且用环形神经网络结构来描述大脑记忆的形成。
我们现在说的深度学习是一种松散的数学系统,通过模仿人类大脑中神经元的协同工作方式研发而来,它要求更少的人工协助和介入。这是机器学习的一种类型,源于人工神经网络。
沃伦·麦卡洛克与沃尔特·皮茨联手发表了一篇著名的论文,就是被后人称为"麦卡洛克-皮茨(M-P)论文"的《ALogical Calculus of Ideas Immanent in NervousActivity》(《神经活动中内在思想的逻辑演算》),这篇论文对人工神经网络和人工智能技术具有开创性的意义,阈值逻辑单元TLU也被称为M-P神经元模型被沿用至今。这就是神经网络计算和深度学习的起源,它奠定了未来深度学习技术的基石。
"麦卡洛克-皮茨(M-P)论文"具有深远的影响,著名数学家冯·诺依曼受麦卡洛克和匹兹大脑模型的启发,于1945年6月发表了《关于EDVAC的报告草案》,这份报告草案中公开引用的论文就是(M-P)论文。在这篇报告里,他提出用麦卡洛克和匹兹的大脑模型来构建世界上第一台可存储数据和程序的二进制计算机,全称是:电子离散变量自动计算机,即EDVAC(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c Computer)。
这份《关于EDVAC的报告草案》中规定,要使用二进制来表示数据,要像存储数据一样存储程序,同时设定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模块和输出模块5部分组成。这种基于存储程序思想的计算机结构,为现代计算机的发展指明了道路,这就是著名的"冯·诺依曼架构"。它被我们一直沿用至今,目前世界上超过90%的计算机都采用这一架构。
冯诺依曼架构,启发了全世界,在报告草案发表一年后的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ENIAC -- 电子数字积分器与计算机(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被创造出来。而冯诺依曼提出的EDVAC到1949年才面世,1951年达到了使用状态。
1956年夏天,约翰·麦卡锡、马文·闵斯基、克劳德·香农等科学家们在达特茅斯学院开会,讨论机器模拟智能的一系列问题。在这次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了ArtificialIntelligence -- 人工智能的概念,因此1956年也被大家称为人工智能元年。
02 算力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技术保障
问:人工智能的概念虽然这么早就被提出,但受限于科技生产力的发展,在随后差不多半个世纪的时间,无论是专家系统,还是模式识别,都没有取得重大的进展,直到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人工智能技术才开始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突破,是什么导致了人工智能缓慢发展?
答:麦卡锡、闵斯基等这些人类精英的讨论过于超前,当时的技术无法跟上他们的思想。在信息技术领域,如果我们把硬件技术与网络技术类比为生产力、信息技术的发展模式类比为生产关系,那么我们可以将之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的计算能力是每秒5000次加法运算,那时候用的都是电子管;到1950年,出现了晶体管;在1958年又发明了集成电路,人类成功地实现了把电子器件集成在一块半导体材料上的构想;1964年4月7日,IBM360计算机问世,这是世界上首个采用集成电路制造的计算机,它也代表着第三代计算机的全面登场;到1970年,出现了大规模集成电路,英特尔也是在这一年推出了型号为4004的CPU。之后,遵循摩尔定律,我们的芯片体积越做越小,计算性能却越来越强,计算能力呈几何级数提升。
其次是网络方面,约翰·麦卡锡,他在1960年就提出了云计算的基本理念,但直到1983年,TCI/IP的网络协议才得到广泛应用,到1989年才出现了万维网,也就是我们今天意义上的互联网。2006年,Google公司才提出了我们现在意义上的云计算。
由此可见,人类信息技术的很多理念、概念提出的早,但我们的技术发展没有跟上,也就是生产力落后了,所以即便有很多非常好的理念被提出,因为算力跟不上,也无法得到实际的应用和验证。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这二十多年来,硬件计算能力飞速发展,CPU制程从微米级达到纳米级,从几十纳米到十几纳米,再到7纳米、5纳米,体积越来越小,性能却越来越强悍,这才使得我们的信息技术得以突飞猛进的发展,产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这一切的核心,归根结底,就是算力的提升。有了超强的算力,优秀的算法才得以被应用,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机器学习、进化计算等等,才得以加速发展和实现。
03 践行"算力构建未来",赋能数字经济发展
问:广电五舟作为一家国产服务器行业定制领域的领军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如何在千行百业注入算力,赋能数字经济发展?
答:广电五舟专注服务器研发和生产十五年,积淀了深厚的产品经验和行业创新意识,早已打磨了一系列性能强劲、种类丰富、覆盖应用领域广泛的智算产品,迅速完成了X86和国产两大计算体系的多样性算力布局,包括通用计算服务器、大容量存储服务器、高密度多子星服务器、高性能计算集群、AI服务器、边缘计算服务器,全面覆盖云、边、端各层级算力需求。
服务器作为算力基础设施,广电五舟的算力产品已深度融入制造、交通、教育、金融、传媒、互联网等更多行业,同时利用先进的大数据工具、人工智能算法,对各行各业实施算力管理,最终实现数字化转型。
广电五舟以构建领先的智算产品技术体系和产业生态为目标,致力于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澎湃的算力,为构建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发展新格局、实现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算力构建未来" -- 就是广电五舟一直秉行的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