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天津、南京等地加快智慧城市行业建设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从高处俯瞰佛山中心城区,密密麻麻的建筑物深深“扎根”在这片城市土地上。而在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里,学校、社区厂房、写字楼等基础设施的孪生场景,各类信息同样“纤毫毕现”,实现精细化、智能化的城市服务,助力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今年以来,佛山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深入推进“一网统管”试点。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积极开展“一网统管”新城建专题总体设计工作,初步构建CIM 基础平台和“全空间、全要素、全链条”的多维数据库,形成城市三维空间数据底板,支撑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推动数字城市和物理城市同步规划和建设。
建设CIM平台支撑多样智慧场景
打开“新城建”城市运营监控中心,工作人员滑动鼠标,点击地图上禅城区一个住宅小区,小区的总面积、户数、建设单位、物管企业等信息便会在屏幕上呈现。负责新城建系统建设的专业人员一边演示,一边解说,只见他点击小区里其中一栋楼房随便点了其中一层的某个户型,户型信息马上展现。
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开展“新城建”的首批试点城市,佛山以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智慧房产、智慧工地为重点工作任务,以CIM 基础平台,支撑市域治理“一网统管”。
提高群众出行的舒适度,是大数据赋能延伸的另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运用数据分析多维手段,滨海新区初步做到了全区高峰流量特性可视化。该区经过全时空分析研判,精准锁定易堵“病灶”,在加强违法治理,实施路口渠化的同时,大力实施信号调优工程,对34条主次干道、194个路口进行信号优化,大幅提升城市拥堵容错率,改善道路通行效率;先后部署33个自适应优化路口,建立起智能化自适应控制与远程控制两大系统。实行交通信号调优工程以来,核心区路口全天拥堵指数下降8.7%,路段平均速度提升了30%,全天的拥堵时间降低了1.5到2.5小时,降幅达30%。
交通行不行,百姓来品评。家住滨海新区泰达街道的齐晟辰感触最直接:“我们小区附近的路口交通指示灯从早到晚的配时转换有十几次,老百姓的出行体验更为舒适,这充分说明智慧交通与为民服务的融合找到了最佳结合点。”
未来,滨海新区将建立健全以大数据为支撑的科学服务与科学决策机制,运用大数据手段辅助制定道路交通治理最优解决方案,最大限度地整合道路交通管理软硬件设施,统筹优化交通管理资源配置,不断提高道路交通运行服务水平。
南京公路集团综合办公室(信息中心)副主任陈庆介绍:“这款机器人是利用人工智能的识别技术,智能判断车型、车轴及车窗位置,根据车窗高度,机器会自动识别,然后把机械臂伸到离司机最近的地方,方便司机把通行卡放入,进行缴费。”
“请放卡,请出示付款码。扫码成功,付款成功。卡片回收中。”根据机器人的语音提示,司机韩先生在出口车道完成还卡、缴费,整个过程只需要5到6秒。“可以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感觉这个还是比较好的。”韩先生说。来自溧阳的司机陈先生也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收费机器人,他表示,再也不用探着身子把手伸到收费窗口了,感觉非常人性化。
这套智能收费设备拥有高达99.5%的车型车牌识别率和视觉跟随精准递卡收费等功能,不仅降低了营运成本,也让总体通行效率提升了20%。一站式自动处理,还将能耗降低15%,大大提高了节能效率。目前,设备已经在新篁收费站全站布设。昨天下午,国内交通领域行业知名专家对这套设备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专家表示,该项新技术有效提高了车道通行效率,改善了通行环境,提升了收费站智能化服务水平,为国内现阶段收费系统的创新、升级和演进提供了可行性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