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率60%,饱受争议的C919国产大飞机,到底算不算中国制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全球层面,现在国际航空市场已经开始复苏。北美、欧洲市场目前已经恢复到2019年之前的九成左右。”GE全球副总裁、GE中国总裁、GE航空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向伟明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如是告诉第一财经,“中国航空业的复苏虽然有所放缓,但我相信将来也一定会完全恢复到疫情前的发展态势。”
今年是GE连续第五次参展进博,同时也是这家百年企业去年宣布拆分后第一次在进博会上亮相。谈及拆分后的前景,向伟明表示,医疗的分拆正在按计划有序推进,2023年1月的第一周,医疗板块将正式上市。
就在11月4日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期间,央企中国航空器材集团有限公司官方微信显示,中国航材与空客公司在北京签署了140架空客飞机的批量采购协议,其中包括132架A320系列飞机、8架A350飞机,总价值约17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31亿元)。
中国航材表示,随着我国航空运输市场逐步恢复,未来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为适应航空市场发展,满足企业运力需求,批量采购一批空客飞机。
在向伟明看来,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GE也对中国的航空业持续看好。据他透露,目前GE正在帮助航空公司在节油、改善发动机可靠性、延长在役时间、缩短发动机送修时间、降低成本、增加效率等方面做出改进,“如此一来,航空业复苏后能很快走上持续发展的轨道。”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9月中下旬在卡塔尔多哈举办的IATA金融大会上表示,过去两年,航空业共亏损1800亿美元,预计今年亏损将降至97亿美元。虽然许多航空公司将在明年年底前实现盈利,但业内估计,到2024年旅行人数才能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9月29日,中国商飞C919国产干线客机成功取得型号许可证,将于今年年底交付首架飞机。这是中国国产大飞机向正式“上岗”、投入商用迈出的重要一步。C919中就包含了GE的LEAP-1C发动机,这也是C919中唯一的外方动力装置。
C919大型客机是我国按照国际民航规章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未来,C919也会继续争取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适航证以及美国航空管理局(FAA)适航证。2022年11月8日,广东珠海。我国首个按照国际民航规章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C919首次亮相中国航展,并进行飞行表演。
今天(8日)下午,在第十四届中国航展上,中国商飞公司与7家租赁公司签署300架C919飞机和30架ARJ21飞机确认订单。此次签约也是中国商飞公司成立以来签订确认订单数量最多的一次,充分体现了金融租赁公司和航空公司客户对国产商用飞机的期待。此前,中国商飞已与东航签署5架C919飞机,首架将于今年12月交付,其余四架计划于明年交付。中航证券预计2030--2040年,随着全产业链的逐步成熟,飞机运营、配套维修能力的完善,市占率逐步提升,国产大飞机也有望迎来黄金时期。
C919大型客机是我国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采用单通道窄体布局,座级158至168座,航程4075至5555公里,与目前国际航空市场上最为常见的空客320、波音737机型同级别。
中国商飞预计,未来二十年,全球航空旅客的周转量年均增长率为3.9%,各类型喷气客机的交付量将达到42428架,总价值约为6.4万亿美元。新货机和客改货飞机交付量为2991架。此外,商飞预计未来20年将有9284架飞机交付中国市场。其中,单通道喷气客机6288架,占交付总量的近七成,单通道喷气客机机队中79.3%为中型单通道客机;双通道喷气客机2038架,占总交付量的两成;其余为喷气支线客机,二十年间将交付958架。
据最新数据,它的自主研发率为60%,有人对此大为不满,认为这个数据表示,国产大飞机还得靠西方;更有甚者直言,“C919没有中国核心技术”。
饱受争议的C919国产大飞机,到底算不算中国制造?他的交付是否意味着国货崛起的曙光?
01.国产率60%,被质疑“不够自主”?
从C919的名字来看,它饱含我国对于建造一架国产大飞机的期待——C代表China,第一个9象征着经久不衰,后面的19则代表190座的载客量。
之所以说等了52年,那是因为早在1970年,我国就开始尝试制造大型客机。当时我国民用航空基础薄弱、技术落后;第一架试验机“运十”由于未能获得市场认可,最后整个计划无奈宣告失败。
52年过去,我国航空技术发展迅速。从“运20”、“歼20”等全国产军用机数据来看,我国已经有能力建造一架100%国产大飞机。但C919为何不用100%全国产技术?因为对于民航而言,最终目的不是秀肌肉,而是要赚取利润。
想要赚大钱,国际市场必不可少。而C919想要走向国际市场,就得有目前国际普遍认可的欧美适航证。换而言之,想飞国际航线,得看欧美的脸色。
然而由于目前欧美在航空市场的霸主地位,想要获得他们的认可,一架“纯国产”的飞机无疑是天方夜谭。据公开资料,部分欧美供应商更是直接参与了适航标准的制定。在此影响下,采购欧美供应商成熟产品,减小外部阻力变成了逼不得已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