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预言:人工智能将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上海市政府印发了《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11月23日,上海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介绍《行动方案》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有媒体提问,未来产业布局充分考虑融合了上海特色,上海在这些方面的产业基础和优势?上海市经信委总工程师张宏韬介绍,依托“3+6”新型产业体系,上海已经具备发展未来产业的扎实基础,在五大领域集聚了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和高水平研究机构。
比如未来健康领域,上海是中国合成生物学的发源地,是全国最具创新活力的基因和细胞治疗产业集聚地之一,集聚了全国1/3的细胞治疗研发企业,在干细胞和免疫细胞治疗、类器官和基因治疗等领域领跑全国,在合成基因线路与精准治疗、智能细胞药物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未来智能领域,上海连续五年举办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打造了国际人工智能领域的上海“朋友圈”,2021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3057亿元,在智能计算、通用AI、扩展现实(XR)、量子科技、新一代通信等领域都集聚了一批创新企业,张江人工智能岛、西岸智慧谷等区域将成为未来智能创新实践的集聚区。
未来能源领域,上海是能源装备产业的重要研发、制造基地,不仅在火电清洁高效利用、第三代先进核能装备、重型燃气轮机、海上风电、太阳能装备、智能电网等领域走在行业前列,而且在高温气冷堆、铅基堆等第四代先进反应堆以及聚变堆技术、新型储能等领域具有先发优势,集聚了一批创新资源。比如临港“国际氢能谷”、嘉定“氢能港”等特色产业园区吸引了包含燃料电池电堆、系统集成、整车、关键零部件等产业链龙头企业落地上海。
2021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4041亿元人民币,产业投融资金额为201.2亿美元,同比增长40.4%。随着相关科技成果不断落地,应用场景更加丰富,人工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目前,一大批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正在不断成长。据统计,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企业数量已超3000家,比2019年同期增加15%。领军龙头企业分布在无人机、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智能机器人、智能汽车、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等领域。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突破,人工智能正更多地服务于实体企业,越来越多传统实体企业也借助人工智能实现转型升级。
新趋势将带来新机遇和新突破。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新热点和新趋势,“多模态学习”是各方都在争抢的创新制高点。大数据与多模态人工智能的结合,将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产生巨大变革。”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潘云鹤说。
我国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不断加速,培育成长出一批传统行业+AI的典型企业,推广应用一批智能化升级的典型案例,导出形成AI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新模式、新方法。智能制造领域,智能技术的应用极大提升了产品检测效率和设备利用效率。
智慧医疗领域,智能技术有效减轻医护人员工作压力,提高医疗装备的诊断准确性与服务便捷性,目前,国内已获批40余张AI影像医疗器械三类证。 同时智能产业实力持续提升。据测算,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3000家。智能芯片、开源框架等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要突破,智能芯片、终端、机器人等标志性产品的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此外,新型基础设施布局逐步完善,通过以建带用、以用促建,截至6月底,已建成5G基站170万个,培育大型工业互联网平台150家、连接工业设备超过7800万台(套)。
全国建成多个算力中心、数据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行业数据集建设数量与质量不断提升。 任爱光表示,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以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重点开展了3方面工作。
一是推进技术创新攻关,以人工智能创新任务揭榜挂帅为抓手,发现和培育优秀企业,竞争产出一批优秀产品,联合国家药监局开展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专题揭榜工作,调动行业资源和积极性,构建研发-产业-应用“快车道”。组建智能传感器、智能网联汽车等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强共性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鼓励高校、企业组成联合体开展协同创新。
二是促进赋能应用落地,批复建设8个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部省协同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加强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提升产业服务能力。积极挖掘并开放一批应用场景,以用促研推动智能技术产品落地应用与迭代。组织开展AI精准赋能中小企业活动,编制《人工智能赋能中小企业技术产品供需目录》,促进智能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