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年 如一日 今日事 今目标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高压时代,任何企业的管理者都非常忙碌,除了要处理企业内部的琐事,还有各种大事等着取舍,并时常感受到来自同行的压力。每天都在热血沸腾中醒来,在身心俱疲中睡去。但苦劳不等于功劳,更不等于成功,所以,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和具有管理思想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企业之所以选择使用协同办公工具的源动力。而北京今目标科技有限公司的CEO文荣博士,早在2005年就看到了这一点。
启程·摸着石头过河的探路人
2005年之前的文荣一直在做“企业管理软件”,类似ERP、SCM、CRM等。但他发现,每次耗费精力做出来的管理软件实际效果并不好,而未来的企业需要一款适用于所有员工且每天都要用的办公系统。于是,他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开始了艰难的创业之路。当时中国企业信息化的程度普遍不高,国内外都没有类似的产品,亿企通(今目标前身)可以说是开创了行业的先河,谁也不知道这条路该怎么走。
团队从05年开始研发,06年推出产品。也是那时候,文荣才知道所谓的SaaS模式。文荣认为,既然要做一款每个员工每天都要用的工具,那就必须简单易用,像人们在互联网上使用各种应用程序一样。于是,核心团队联想到了当时很火的QQ和MSN,那时还没有云计算、大数据等概念,文荣团队就这样摸着石头过河,开发了一款适用于所有员工的办公软件,企业不需要购买软硬件,只要注册就可以使用。
开发的产品集合了20多种工作所需的工具和应用,诸如电话、邮件、文档、公告、即时通讯、视频、备忘、审批、日志、计划、任务/项目管理、CRM、ERP等等。这些工具和应用以企业组织结构为基础,涵盖了企业内部的人员沟通、观点分享、信息发布、文档管理、知识积累、信息搜索、团队协作、工作主线、企业社交和综合办公等各方面的内容。可以说是整合了平时工作中常用的信息工具,为企业构建了一个基于互联网的专属工作平台。这款工具不仅解决了企业内部的沟通问题,还解决了协同问题。研发过程中,技术人员不断地和用户进行沟通交流并更新产品。“今目标”就这样开始萌芽,然后一步步发展起来。
左/《消费电子》执行社长王福山 右/ 北京今目标CEO 文荣
求索·“免费”是发展的新出路
在所有受资本热捧的类SaaS公司中,今目标是唯一一家高调宣称完全免费的公司,看起来像是中国B2B领域的异类。但其实,今目标是在2010年底才提出“免费”的口号。因为那时行业内不约而同地都采用了SaaS模式,在创业之前,文荣的心中早就布好了整盘棋局。按照设想,如果有1万家企业,每家企业有100个员工使用,1个员工一年的费用是198元,那年收入便相当可观。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实际操作的时候,困难重重。
虽然今目标刚开始推出的管理软件有长达三个月的试用期,企业试用期间的用户体验也不错,但当企业结束试用期真正要掏钱买服务的时候,总是犹豫不决,企业会思考是不是还有更低的价格。甚至有企业和文荣提出要求:“你帮我把XX改一下,我马上就付费。”
站在十字路口的文荣这才发现,作为一款通用型的产品,不可能实现给多个企业定制化。如果强制给企业“量身定做”,那花费的精力与当初为企业做信息化所花的精力相差无几。因此,经过长时间的内部讨论,在2010年12月25日,今目标正式提出面向所有用户“永久免费”的口号。
“免费”的口号给“今目标”带来了非常显著的两个变化:第一,提出“免费”的口号之后,“今目标”的用户量急剧增长,时至今日,已经有超过260万家企业注册。其中很多用户都是2010年“免费”口号提出后带来的。第二,2013年左右,有投资方开始和今目标公司接触。而投资方也分为两种,第一种投资方认为“今目标”的用户基数已经达到了可以收费的标准,如果“今目标”愿意改为收费模式让人看到最直观的盈利点,那么他们就愿意投钱。第二种投资方的想法和今目标公司比较一致,就算用户量激增依然坚持免费模式。文荣知道,哪怕到了今天,业内依然有不认同“免费”的声音存在。
在团队最难的时刻,他们遇到了老虎基金。老虎基金与今目标都非常看重产品的粘性。老虎基金认为,今目标之所以走免费的路线,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产品粘性。当企业的行为习惯和今目标的产品完全融合的时候,再谈离开,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老虎基金认为如果“今目标”坚持免费,当用户量达到一定程度,变现的方法会自然而然地出现。
创新·打造“企业圈”中的朋友圈
虽然万事开头难,但一件事情只要找对了方向,后面的路将越来越宽,越走越顺。今目标运营多年,再加上老虎基金的进驻,资本变得充分,用户量稳步攀升,此时的文荣开始思考新的问题。他发现,在互联网时代,如果只关注企业内部的沟通和协同,实际上并没有发挥互联网真正的价值。文荣认为,SaaS模式依托于互联网,不光要链接企业内部,还要链接企业外部。因此,2010年的时候,文荣跟核心团队的成员们说:“我们的产品不光要做到企业内部的沟通、协同,还要做到跨企业之间的沟通、协同。”这也是迄今为止,文荣特别自豪的一点,因为在行业内真正能做到跨企业沟通协同的软件非常少。
文荣认为,“今目标”是互联网时代企业工作的入口,它不光把企业内部的人员关联起来,还把企业潜在的有商业往来、合作关系的企业也链接到一起。
当“今目标”的用户量越来越多的时候,有企业反馈,“今目标”里的很多其他企业是他们的用户,还有些企业需要他们的产品。其实,这是企业想展示、销售自己的品牌和产品。目前,中国企业的生存环境比较艰难,企业对提高工作效率虽然有一定兴趣,但更重要的是想把产品卖出去,只有获得收入企业才能活下去。而在线下用户见面会时,今目标公司也发现了企业之间会自发地进行交流。
因此,文荣萌生了打造一个跨企业沟通协同的“朋友圈”,也就是所谓“企业圈”的念头。企业圈可以实现跨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协同,它把所有“今目标”里的用户都聚集起来,企业可以在这个圈子里展示自己的品牌,同时也可能发现一些商业机会,与合作企业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而事实也证明了文荣的想法是正确的,企业圈推出之后,“今目标”的用户增长非常迅速。
完善·做企业目标管理的引导者
打造了“企业圈”的“今目标”虽然已经走在了康庄大道上,但善于思考和总结的文荣认为,他们还缺第三个产品。经营“今目标”多年来,文荣发现所谓的管理软件其实包含了三个层次。最基础的一层是工具软件,是各种各样工具的集合,但工具本身并不等于管理软件。从工具软件层面上来说,“今目标”的工具更像一把刀。而想用这把刀做川菜还是鲁菜则取决于具有管理思想的管理者。
文荣在考察中发现,能把“今目标”运用得十分娴熟的企业,都是些已经具有一定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经验的企业。他认为,没有管理思想的企业,很难把“今目标”应用到极致。
文荣原来一直希望让产品自己说话,希望所有管理者和企业一看“今目标”就会使用,但后来发现这在B2B行业太难了。为了让中国企业能够多快好省地用好“今目标”,文荣推出了第三个产品——“目标学院”。他认为必须用“目标学院”去引导用户更好地使用“今目标”。企业和“今目标”原来像两层薄膜一样,虽然靠得很近,但并没有黏合在一起,这需要“目标学院”的“施压”和“加热”。
结语
今目标公司成立11年来,今年才完全闭环了产品,可见企业探路的过程多么艰难。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也是因为放眼国内外很难找到像“今目标”一样的产品。摸着石头过河的今目标能走到今天并发展得不错,靠的是整个团队十一年如一日的坚持不懈和探索精神。对企业来说,如果每位员工都可以用今目标的精神“今日事、今目标、今日毕”去认真工作,那么企业的发展前景一定不可估量,而对个人发展来说,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