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了苹果,产业链的下家从哪里找呢?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021年3月,一直以“果链”企业闻名的欧菲光,被苹果终止了合作关系。今年前三季度,欧菲光营业收入骤降至108.24亿元,跌至8年来同期最低,归母净利润亏损32.81亿元,时至今日,接近两年时间过去了,被“踢出果链”的负面影响余威仍在。
当时,有一种观点认为,就算欧菲光被苹果“踢出”供应链又有何妨,国内其他手机厂商会迅速填补苹果的空缺,被苹果“踢出”就是小痛小痒,欧菲光仍有非常大的发展前景。
然而两年过去了,欧菲光的处境并没有如上文所说出现好转,亏损已经持续数个季度,也没有哪一家手机企业出手,扮演“白衣骑士”帮助欧菲光度过难关。
此时,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苹果对国内供应链的重要性,在此之前,苹果为欧菲光贡献了四成的收入,提供了近九成的利润。
很早以前就有人呼吁:那些深陷“苹果依赖症”的企业应该积极另寻出路,摆脱对苹果的依赖。
然而真正的问题是:没有了苹果,产业链的下家从哪里找呢?
最近一段时间,不少海外媒体都在讨论一件事:苹果正积极寻求将生产从中国转移到亚洲其他国家,包括印度和越南。关于这个消息,市场普遍认为是郑州富士康 11 月因疫情造成的 iPhone 减产刺激了苹果公司。郑州富士康工厂有近 30 万工人,苹果的 iPhone Pro 系产品,一度有 85% 的出货来自于这里。那么这次影响有多大呢?
iPhone 14 Pro / 14 Pro Max 公开发售 10 周后,消费者下单所需等待收货时间为 37 天。而在 iPhone 13 和 12 代时,这个时间分别仅为 15 天和 2 天。
如此漫长的等待时间,势必会影响到 iPhone 的销量。比如,iPhone 的新品发布会在 9 月,发售后 10 周的时间节点是 11 月中旬,这是 iPhone 的一个销售旺季。因为在以圣诞节为主要节日的国家,很多人会把新款 iPhone 作为送给亲友的圣诞礼物,长达 37 天的等待时间会让很多人来不及准备,这些消费者极有可能会选择其他电子产品做替代。
这样的窘境,让苹果不得不开始关注 “ 集中风险 ”。在过去,中国为苹果提供了合适的工人、稳定的政策和巨大的本地市场,以至于苹果的供应链出现了这样一个状况:苹果虽然在尽可能地分散自己的供应链保障供应链安全,但这些供应链公司,大部分都在中国,形成了地域集中。
就在今年 10 月份,苹果公司公布了其主要供应商名单。苹果公司 98% 的采购额均流向这 190 家供应商,包括用于全球产品的材料、制造和模组等直接支出。在这 190 家企业中,有 91 家都是中国公司,占比 47.9%。而这些供应商有近 150 家在中国大陆设有工厂,且均参与苹果相关业务,占总企业数的 79% 左右。
消费电子龙头苹果公司周一对媒体确认,“苹果供应链”即将在印度工厂组装本月刚刚发布的iPhone 14系列**。由于此前印度工厂仅生产旧型号的苹果产品,这一变化也被视为“果链”和“印度制造”的重要事件。
苹果公司发言人在声明中确认,新上市的iPhone 14引入了一系列新技术和重要的安全功能,公司很期待在印度生产这款机型。
据悉,苹果公司的重要合作伙伴富士康正在印度第四大城市钦奈(Chennai)的工厂组装iPhone 14,该机型也将在今年晚些时候供应印度本土市场。
众巨头抢食印度人口红利
苹果从2017年就开始在印度组装手机,但直到今天官宣确认前,印度工厂仅仅组装旧款机型。所以在9月苹果发布iPhone 14后不久便引入这款机型,也被视为“印度果链”地位的升级,以及苹果公司进一步发掘这个南亚人口大国制造业潜力的尝试。
直到两年前,苹果才刚刚开设印度市场的在线Apple Store,同时也曾公开表示正在努力推进设立首个印度实体店。而在印度本土生产iPhone,也被认为能够降低最新机型的售价。
目前最基础的iPhone 14机型在印度售价7.99万印度卢比(约合980美元),美国本土对应的售价799美元;而入门款的14 Pro Max在印度售价折合1717美元,远高于美国市场1099美元的标价。印度市场的售价需要包含18%的商品税和22%的关税。
对于苹果将基础款iPhone 14生产线搬到印度的情况,摩根大通上周的研报中预期,这一变化预示着印度供应链对苹果公司的重要性将会持续提升。摩根大通的分析师们预期印度工厂的iPhone 14系列产能到今年Q4大概只有100万部/月,大概占全球iPhone 14产能的5%,目前印度组装业务大约雇佣了2万名操作员。
所以,我们可以认为,中国制造在苹果供应链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主导地位。对于一个把巨量产品卖向全世界的公司来讲,无论中国再好,地域如此集中的供应链,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风险,这已经跟中美博弈或是其他政治因素无关了。毕竟连小学生都知道: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而所有篮子,也不能全放在同一辆车上。苹果想要保持业务稳定,需要的不仅是供应链公司的分散,还需要供应链在地域上的分散。所以,知危编辑部认为,苹果供应链部分迁出中国,是一件必然的事。
傍上”苹果攒起两千多亿市值的立讯精密近来动作频频。在市场传出公司可能接手歌尔股份丢失的苹果耳机订单消息后,立讯精密发布自上市以来规模*的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此外,公司已于近期收购了苹果上海*代工厂昌硕科技位于上海浦东康桥工业区的部分厂房。
对于果链企业而言,大规模订单提供快速成长的机会,但“境外某大客户”但凡有个风吹草动,便是一场飓风。减轻“苹果依赖症”、寻找新的增长点,几乎已成为本能。业内人士指出,果链企业从电子元器件固有优势出发,进军汽车电子已是行业共识。手机增长空间已到瓶颈,不能在车端发力的公司估值只能流于普通制造业公司。
据财联社不完全梳理,立讯精密、领益智造、长盈精密、欣旺达、欧菲光、蓝思科技等资深果链厂商都在想方设法搭上新能源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