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万亿产值与16ZB数据及99.9%之路径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018年4月9日,在第六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CITE 2018)开幕式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发言时表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17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收入超过13万亿元,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突破5万亿元,行业整体规模超过18万亿元。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的地位更加稳固,手机、微型计算机、网络通信设备、彩电等主要产品产量继续居全球首位。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我国第一条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实现量产,多家企业推出人工智能芯片,一批关键电子装备在智能制造等领域实现了普及应用,电子信息产业与其他领域的产业融合、技术融合、市场融合进一步加速和深化,已成为支撑我国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和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列举完当前取得的成就之后,苗圩也指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今后发展的方向,其中激活创新最为重要,“在重点领域布局电子信息制造业创新中心,牵引重构电子信息产业创新体系,补齐基础领域短板,抢占前沿领域制高点,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为产业升级提供坚实支撑。”
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到现阶段,提出重构电子信息产业创新体系实有必要。近期发生的中美贸易冲突,以及近年来美国对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不断阻挠,都体现出由于在关键领域存在短板,无论是国家信息自主可控度、行业平均利润率还是产业长期发展都受到显著外部限制。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利润率在7%左右(2016年总产值17万亿元,利润1.3万亿元),产值高、利润低、顺差大的现状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分工有直接关系。根据任泽平《中美贸易失衡的根源:给特朗普上一堂贸易常识课》:由于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不同,导致中美货物贸易顺差、服务贸易逆差的格局,但美国却得到了大部分利益……从全球价值链看,中国得到就业、税收和经济增长,企业和劳动力凭借获得微弱的利润和收入,但环境破坏、资源浪费的问题由中国承担。中国在链条中承担附加值较低的加工、组装部分,前端的研发设计、核心零部件的生产与后端的销售服务却在国外,大量利润回流到欧美在华的跨国企业,形成“顺差在中国,利润在欧美”的格局。但是,在出口核算时却计算全部出厂价值,中国贸易顺差被严重高估。
电子产业链微笑曲线
资料来源:招商电子方竞
在著名的“iPod成本分析”案例中(2007年),第三代30GB iPod零售价299美元,出厂成本为144.4美元,约155美元的价差价值中有75美元分配给了零售和分销,80美元则作为苹果公司利润。出厂成本中,仅硬盘和显示屏两项,日本供应商占比就达到93.39美元,其他成本还包括美国、日本和韩国一些企业生产的零部件和技术专利费等。而生产这台iPod的中国,获得组装收入仅为3.7美元,占其出厂总成本不到3%,中国从中获利仅有0.11美元。
苹果三星手机出厂成本分析
数据来源:Tech Insights
11年过去之后,伴随更多中国供应商打入苹果等美国系统厂商供应链,电子产业价值分配比例虽然有所改观,但并未根本改变利益大头被美国厂商拿走的状况。
之所以能主导全球电子产业链利润分配,与美国厂商在“重科技”领域的巨大优势相关。根据紫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伟国对“重科技”产业的定义,即不单纯依靠商业模式与应用裁剪生存,而是具备资本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全球竞争与不可替代特性的产业,英特尔、高通、博通等顶级半导体公司属于重科技公司,苹果这样从核心芯片设计到软件设计一体实现的公司更属于重科技公司。根据赵伟国的看法,重科技公司具备不可复制性,如果高通被博通收购,即便在美国,恐怕也再难创造一家高通出来。
博通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陈福阳(Hock Tan)则似乎旁证了赵伟国的“重科技”看法。根据陈福阳提供的数据,全球网络连接中99.9%的数据流至少会通过一颗博通的芯片,这个数据流量在2016年是16ZB,“比过去100年所产生的数据总和还要多”,而到2025年,每年产生的数据量将是2016年的10倍左右,达到160ZB。
每年“数据大气层”量级
数据来源:IDC
陈福阳提出“连接一切”的口号,并购高通就是实现“连接一切”的重要步骤,如今博通已经将总部搬回美国,博通收购高通的想象空间被重新打开。想象一下,如果数据量达到160ZB时,仍然至少有99.9%的数据要通过博通的芯片传输,靠数据生存的中国互联网公司真能睡得安稳?
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认为,在智能电动汽车时代,中国汽车产业终于迎来换道先跑的机会。当然,换道先跑也不一定能够笑到最后,就像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秦兴才所说:“弯道超车,我们真的有那么快吗?第一宝座,我们还可以坐多久?”即便在有先发优势的电动汽车领域,在欧洲与日本公司加大投入以后,中国优势能否继续保持要持一个问号,毕竟我们在核心零部件上的供应安全十分薄弱。
对于中国半导体而言,即便工艺进步速度已经放缓,但尚未出现明显换道机会,以存储器为例,即便中国厂商能够跨过量产关,还不能判断能否顺利挺过专利关与价格战。在全球化的消费类半导体市场,这个差距还真不是只靠每年投几百亿美元就能追上。
当然,如果特朗普政府坚持走向保守,长期看也许中国产业会迎来换道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