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烟戒烟背后的真相,接连遭受下架“通牒”,产业链繁荣不再?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据彭博社上周五报道,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致信电子烟制造商和进口商,警告称该机构将查禁任何进行非法营销的产品。此外,据合众国际社报道,FDA已致函21家电子烟制造商和进口商,要求了解他们是否未经监管机构批准非法销售了40多种产品。
收到这一警告通知的公司包括: Vuse Alto, myblu, Myle, Rubi 和STIG等。
FDA还指出,电子烟制造领头企业Juul此次并未受到警告信,因为该公司总部此前已接受过FDA的突击检查,并已提交了相关的信息资料。而Juul这类牌子的电子烟对青少年的吸引力越来越强大,据悉,在过去一年里,青少年吸电子烟的人数增加了75%。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统计,2017年,有200多万中学生使用电子烟。
这些关乎青少年的数据,似乎成了电子烟被相关部门死抓不放的根本原因。电子烟厂商为了吸引消费者,用新的口味、配方来诱其上瘾。
在上周三上午11时,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特区立法会发表2018年施政报告,这也是她任内发布的第二份施政报告。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出席 2018 年施政报告记者会
在报告中,香港特首提出了近250项新措施,其中有一项提议称,要全面禁止销售电子烟和其他新型烟草产品。此前,香港政府仅限制向未成年人出售电子烟。
这类号称戒烟神器的电子烟显然存在童话式谎言,它们均危害健康和制造“二手烟”,也没有足够的证据能表明这些产品能帮助戒烟。
施政报告提及,港府今年中提出立法规管电子烟及其他新型吸烟产品的建议以来,医学界、教育界、家长,及不少市民对以规管形式处理这课题表示忧虑,担心容许电子烟及其他新型吸烟产品有限度在市面出售,将不足以保障市民健康,特别会对儿童及青少年带来十分负面的影响。
香港政府要玩硬手段来政治这些电子烟——将于本立法年度提出法例修订建议,禁止进口、制造、销售、分发及宣传电子烟及其他新型吸烟产品。
幻想背后的真相
电子烟的创意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1963年,美国工程师吉尔伯特申请一项“无烟气、非烟草卷烟”专利,其声称可以不用燃烧烟叶和卷烟纸,而是通过一种安全、无害吸烟装置将加热、湿润、带有香气的气体直接吸入使用者肺部。1967年,多家公司想尝试商业化,都未成功。直到2003年,中国药剂师申请并获得了“一种非可燃性电子雾化香烟”的发明专利,随后投资者开始用这个专利捞钱。
从下面中商产业研究院给出的数据来看,全球电子烟市场规模发展不可谓不迅速。
此外还有一组有意思的数据,我国生产了全球90%以上的电子烟,产品主要以出口为主,国内电子烟消费仅占全球的6%。
电子烟为什么这么受到市场“恩宠”?
国家烟草专卖局经济研究所李保江发布过一篇研究文献指出五点:1,电子烟不燃烧,危害更低甚至无害;2,电子烟可以帮助戒烟,或减少吸烟量;3,电子很少受到吸烟区域的限制,可以在更多的地方自由使用;4,电子烟可以重复使用,总体消费支出更少;5,电子烟是一种高科技产品,代表着时尚和新潮。
既然都叫烟,为什么吸电子烟就叫“戒烟”?一份针对3587名多个国家的消费者调查显示,84%的人认为危害比传统烟草低,77%的人认为可以帮助戒烟。那些美好的广告显然已经深入人心。
李保江那篇文献表示,电子烟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使用电子烟造成严重伤害的情况时有发生。韩国卫生部曾经用科学手段测出,有10种毒物可以得到鉴定和量化,而且所检验、电子烟标签中标明的尼古丁含量可能与实际含量不符。2013年7月9日,世界卫生组织发表声明:“电子尼古丁传送系统的安全性尚未得到科学论证。它们对使用者的健康所带来的可能风险还没有定论。”
关于能够戒烟这一说法显然也是充满资本家广告的噱头,在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负责非传染病和精神卫生部门的助力总干事Alwan博士就指出:“电子烟不是已正式的有效的尼古丁替代疗法,并无任何科学的证据证明该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从那以后,不断有权威部门站出来说话,都认为戒烟没有凭据。
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电子烟其实存在不少危害,FDA就认为电子烟含有的有害物质中包括丙烯腈及环氧丙烷等致癌物。
电子烟的“童话故事”似乎要被相关部门来一记重拳了。